科学研究部与院系、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2022年11月3日,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党支部联合物理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政策法规研究室、党委巡视办公室、先进技术研究院、科技开发部、医学部科研处等党支部共同开展“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党日活动,特别邀请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昌璞院士作“面向国家需求的基础研究与战略科学家培育”主题报告。科研部、物理学院、心理与认知学院、党委巡视办公室等来自7个机关职能部门、8个理工科院系的领导和青年教师代表80余人现场学习。

会议现场

科研部副部长张琰在主持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中共中央明确要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科研部党支部严格按照中央和学校党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为一个章节进行深刻论述,作出战略部署。北京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排头兵,必须要自觉肩负起光荣的历史责任,坚定履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坚持“四个面向”,在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的同时,不断强化以国家需求为牵引的有组织基础研究,加快推动构建多层次、高水平的有组织科研体系,努力实现建制化、成体系地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同时,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为国引才、为国育才,为国集才、全链条培育国之所需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北大义不容辞的责任。

报告中,孙昌璞从科学发展理论与基础研究分类、面向需求的基础研究和科技战略、战略科学家与科技人才链安全以及战略科学家的分类与培育四个方面阐述国家需求牵引的基础研究概念内涵、地位及其发展规律,强调科学研究需要分类支持;以国内外典型的战略科学家为例,从“逆向性”“极限性”“交叉性”“可组织性”等四个方面特征系统地解释了什么是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on demand-oriented basic research,DOBR)。孙昌璞讨论了如何将万尼瓦尔·布什的科技发展线性模型推广为科学发展动态模型,并用其中巴斯德象限的观念形象地解释了当前我国科学研究为什么愈发强调需求和目标导向、愈发强调有组织的科研。

孙昌璞作报告

孙昌璞进一步阐释了战略科学家的任务和使命。他分析了战略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科学属性、战略属性以及人格特质。他指出,战略科学家首先是科学家,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具有跨学科的科学视野乃至有哲学高度的视角;研究方向不狭窄、跨学科、跨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领导能力、识才、养才、用才能力。科技发展战略的内涵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多个长期或整体目标的总体规划,以及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其目标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整体长时最优;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明晰有“为”与“不为”的取舍之道;对于过热的研究领域要保持清晰头脑,对于竞争国家的所谓战略导向也要保持警惕,避免被战略误导。孙昌璞强调,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科技举国体制是战略科学家的用武之地,是国家科技及其人才安全网链的“关键少数”。报告中还分析了战略科学家与科技领导者、专业领军人才的差别,孙昌璞指出培育战略科学家和培养科技领导者的“养”“育”之别。

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与孙昌璞就如何甄选战略科学家、如何营造适合战略科学家脱颖而出的环境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现场互动交流(依次为科研部部长谢冰、物理学院副院长彭良友和物理学院博雅特聘教授冯旭)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孙昌璞的主题报告内容丰富、生动,使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做国家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也深为于敏、钱三强、钱学森等老一辈战略科学家的精神所感动,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等论述的深刻理解,以及感到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大家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围绕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扎根中国大地,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新担当、新作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与会同志认真聆听专题报告

谢冰和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刘雨龙共同向孙昌璞敬赠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22级开班式的合影照片,以感谢孙昌璞长期以来对北大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

敬赠首批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开班式合影

专题链接: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