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举办党委书记讲党课暨离退休老党员专题讲座活动

为更好促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学校党委关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新生党员的引导教育,9月7日下午,计算机学院在新校区计算机楼109会议室举办党委书记讲党课暨离退休老党员专题讲座活动。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熊校良、离退休支部党员董士海教授受邀为学院2023级新生党员、第41期党性教育读书班学员、新任学生骨干授课。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魏朋,离退休教师刘从义、王雁、徐正旺、冯燕、段小蓉等参加活动。活动由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叶茂源主持。

活动现场

熊校良以杨芙清、王阳元、王选等老一辈北大计算机人的光辉事迹为例,回顾了北大计算机学科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光辉历程,勉励新同学在新时代仍然要赓续优秀传统,担起学科建设的重担。他以“一路向北,光明正大”为主题,鼓励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心中的“北”(即方向)和“大”(即格局)。他强调,北大百廿五载不变的是自成立起血液里便流淌着的、振兴中华民族的基因;不变的是“北”和“大”二字:“北”是以自己的方式为民族寻找前行的方向,百廿文化孕育着北大学子内心深处“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大”则如《中庸》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此天地所以成其大也”,也正是北大一直坚守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精神。新时代,党员的“北”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熊校良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学习计算机学院老前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老党员们的责任与担当,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北大计算机人。

熊校良讲授专题党课

自1960年从北京大学计算力学系毕业在无线电电子学系任教以来,董士海参与了计算机系若干历史时期的建设与发展,曾参加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等重要科研成果的研制。他从亲历者的角度,以“不忘初心、拼搏创新、为国争先——亲历北大计算技术专业的发展”为主题,围绕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建立、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向与会师生作了专题分享。

董士海分享

董士海从《百廿回眸——北大的120个瞬间》中与北大计算机学科发展息息相关的三个代表事件——1960年“红旗机”试算、1973年“150机”成功和1979年“748工程”报版,向同学们展现了以张世龙、董铁宝、王选为代表的北大计算机学科老前辈们不畏艰辛、严谨治学的精神风范。

董士海以亲历者的角度,回顾了改革开放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历程。在此期间,董士海积极学习国内外计算机学科前沿知识,积极创新,探索软件工程环境集成中的关键问题、开拓了图形学人机交互新方向。同时,董士海言传身教,把培养人放在首位,多位学生已成为信息领域的栋梁之才。

董士海勉励同学们:一是在为人上,要有责任感、为人真诚、心怀感恩;二是在学业上,要认真学习、打好基础;三是在科研道路上,要选准方向、敢为人先、克服困难;四是在工作上,要有团队精神、领导能力。

董士海的分享言语铿锵有力、文字掷地有声、语言诙谐风趣,赢得了在场师生阵阵热烈掌声。

教师节到来之际,2023级新生代表向董士海献上献花,为董士海和学院离退休老师们送上诚挚的节日祝福。

学生代表献花

计算机学院立足学科特点和发展实际,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协同育人力量,开展“奋进新校区新征程,迎接新工科新血液”主题新生教育。学院利用新生教育契机,持续从丰富的学科历史积淀中挖掘育人资源,关心离退休教师生活,引导离退休教师在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上贡献力量,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助力搭建“三全育人”体系。院长“新生第一课”、党委书记讲党课、离退休老党员专题讲座、安全与心理专题讲座、全体新生宿舍走访、新校区朋辈导览、校史馆参访、新生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新生教育活动,逐步搭建起富有双校区特点和计算机特色的新生教育课堂。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