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论坛(2021)分论坛“科学照亮世界”举行

2021年11月6日下午,北京论坛(2021)“科学照亮世界”分论坛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西楼思源多功能厅举行。分论坛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主办,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北京物理学会承办,邀请来自物理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国内外顶尖学者共话前沿性科学探索、颠覆性技术变革对世界文明进步和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韩启德院士出席分论坛并致开场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北京物理学会理事长高原宁院士主持分论坛。

分论坛现场

“科学照亮世界”分论坛在物理学院思源多功能厅举行

在致辞中,韩启德向分论坛的成功开启表示祝贺。他表示,目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着纷至沓来的严峻考验。如何融汇人类智慧、探求科学解决之道,形成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肩负全球治理的重任,是全人类共同的时代课题。在当前这样一个亟需讲科学、求团结、凝聚全人类共识的特殊时期,中国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加大共性科学技术破解,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世界人民。韩启德希望科研人员担负起传播科学的责任,提升投身科学事业、追求学术卓越的使命感,以科学的讲述和开放的交流,为科学进步和世界发展贡献思想、智慧的火花,最终达成“促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韩启德致开场词

高原宁代表学院向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分论坛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分论坛是庆祝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成立20周年、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成立35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高原宁认为,“科学照亮世界”的主题很好地诠释了举办此次分论坛的举办宗旨,他希望能够借此论坛能够呼唤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公众的理性科学态度。高原宁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科学事业,以发现新知、探究真理为使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高原宁主持分论坛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贻芳院士聚焦“高能物理国际合作——经验、成果及未来”。王贻芳表示,国际合作在高能物理发展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开展和加强国际合作,同时不断与时俱进,在国际合作的方式及目标上作出适应时代的调整,建设真正引领国际的科学中心,使中国的高能物理研究融入国际并真正成为领域的领跑者。

王贻芳作分享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副主任Pippa Wells博士在线参加分论坛并介绍了她所就职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粒子物理领域的科技创新以及国际合作方面的工作。她指出,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参与了CERN进行的一系列大型实验,迄今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她介绍到,目前CERN的研究与合作已扩展到医学治疗、能源和文化遗产等领域,并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端科研人才。

Pippa Wells作分享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邵峰院士的报告聚焦细胞焦亡与肿瘤免疫课题。他们的研究工作发现,细胞焦亡的执行者——活化的gasdermin蛋白特异性地导入小鼠的肿瘤中,可以触发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可以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生协同效应。此外,杀伤性T细胞分泌的颗粒酶A可特异性切割肿瘤细胞中的GSDMB蛋白,从而革新了对毒性淋巴细胞效应作用机制的认知,确认了焦亡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重要功能。

邵峰作分享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俞大鹏院士在线分享时指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相关量子科技已经成为国际强国间竞争的焦点。他对量子科技的发展现状、挑战进行全面分析,阐述了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优势,并针对我国量子领域目前情况提出政策与建议。

俞大鹏作分享

复旦大学教授、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明院士介绍了智能时代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她指出,信息化是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指标,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我国需要加强信息领域基础原始创新,突破关键元器件和核心芯片等受制的局面,持续增强通讯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从而支撑我国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发展。

刘明作分享

高原宁、俞大鹏、刘明、邵峰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欧洲同步辐射装置加速器与辐射源部门主任秦庆共同参加深度对话。他们就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科学领域的产业化、辐射光源验证装置在新冠疫情上的最新应用等进行了交流。

现场师生进行交流

论坛的最后,与会嘉宾回答了现场同学关于肿瘤治疗、晶体管技术等问题。他们勉励同学们珍惜当下的学习科研环境,不断积累科研经验,经过岁月磨砺将自己的研究工作变成终生兴趣。

合影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