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 信息来源: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编辑:山石 |2020年5月17日晚,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学科交叉的魅力”名师系列讲座第二讲举行。讲座主题为“新冠疫情下的学科交叉实践”,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教授主讲,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陈鹏主持。讲座在学习强国、北京大学央视频、抖音、快手、微视、B站、百度平台以及知识分子平台播出,在线收看人数超过150万。
乔杰作讲座
作为北京大学国家援鄂医疗队领导组组长,乔杰为大家讲述了武汉前线66天的抗疫经历,总结分享经验与反思。在谈论医学与数学、统计学、信息学、药学等学科融合对于本次疫情从预警到响应,再到重建的综合防治起到的重要作用后,她指出了现有交叉学科研究对于公共卫生预防的重视不足。医疗管理方面,以医疗机构为“前哨”的自动直报系统将会是未来建设的重要防线。第一时间将新发传染病造成的可能危害降至最低,需形成真正有效的公共卫生自动直报系统,特别是要完善不明原因疾病上报机制。乔杰从形态学、基因组学、蛋白结构等多方面介绍了新型冠病毒的研究现状。考虑到病毒可能与我们长期共存,乔杰从日常生活方式等角度为听众提供了切实建议。
对于新冠肺炎诊疗,乔杰强调,在不断提高诊断效率及准确性基础上,及时对不同病程患者进行分类隔离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阻止轻症患者向危重症型患者发展是首要任务。同时她也分享了新冠肺炎药物筛选以及疫苗研究相关情况,介绍了中医药、瑞德西韦以及氯喹和羟氯喹随机对照研究情况,指出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效药,而新冠药物研发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乔杰以利用人源类器官的新冠病毒感染和疾病治疗机制研究为例,强调了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结合的紧密性与重要性。
作为一名妇产科、生殖医学专家,乔杰讲述了产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所付出的努力。为保障产妇、胎儿和新生儿安全,整体医疗救治体系迅速启动,设立定点医院,开通网络咨询,制定针对性的诊疗策略。同时,乔杰带领团队对武汉定点医院住院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相关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结果显示,在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3月20日期间,武汉50家定点医院收治的118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产妇的临床特点及病情程度与普通人群类似,重症占比为7.6%,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早期死的报告,提示孕产妇感染COVID-19的相关风险并未高于普通人群,但仍需重点关注产后病情加重的情况。关于母婴垂直传播问题,目前在羊水、脐血、胎盘组织和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所查咽拭子中均无核酸阳性的报道。少数新生儿出生后核酸阳性的情况均因采样时间延后而不能排除产后感染的可能,血清学证据有一定价值,但不足以证明垂直传播的存在。总体来看,现有宫内传播直接证据不足,有待临床证据的进一步积累以及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乔杰团队还基于前期对于卵母细胞、睾丸组织、围着床期胚胎以及胎盘单细胞测序结果,迅速开展了SARS-CoV-2病毒感染对生育力可能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检测病毒受体ACE2的表达,推测胚胎发育第6天的囊胚易受SARS-CoV-2感染,因此对于辅助生殖临床而言,IVF胚胎移植过程就要格外注意,同时推测在早期妊娠中也存在一定感染风险。而对于准备自然怀孕的夫妻而言,由于检测到卵母细胞具有一定ACE2表达,排卵期感染风险上升,以及人类睾丸组织中体细胞ACE2表达水平很高,容易受到COVID-19病毒的影响。因此,乔杰建议感染者愈后至少3个月以上再进行生育更为稳妥。
乔杰回答提问
讲座最后,乔杰再次强调了在疫情防治过程中多学科协作融合的重要性,并对在武汉期间受到的各方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问答环节中,乔杰就医学与计算机统计交叉、“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希望交叉学科能够产生更大魅力,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加入其中。
演播人员合影
在纪念校庆122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之际,为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增强科研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开拓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吸引更多校内外学生投身跨学科研究,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于5月推出第一期“学科交叉的魅力”名师系列讲座,目前已成功举办两讲。接下来将由饶毅、钱乘旦等名师继续分享学科交叉的魅力。
往期讲座回顾:“学科交叉的魅力”名师系列讲座开讲 韩启德首讲
专题链接: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