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 备战冬奥——人民医院完成“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任务

2月16日至26日“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比赛在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举行。作为2022冬奥会定点保障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负责冬奥会期间雪橇、雪车及钢架雪车3个体育项目的医疗保障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的医护人员不畏严寒,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参与到北京赛区测试活动医疗保障任务中。

相约北京 大年初五启程

2月16日清晨,在人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中时,冬奥医疗保障团队的医护人员收拾行囊、告别家人,踏上了保障“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的征程。

医疗队合影

一大早,副院长王天兵代表医院领导班子来到医院为冬奥医疗保障团队送行,叮嘱大家注意安全、注意保暖。医院的关怀与关注让每个人心里都暖暖的。院长姜保国、党委书记赵越及全体领导班子始终高度关心关注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从人员、物资、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在医院的统一部署协调下,冬奥医疗保障团队的26名队员来自创伤救治中心、创伤骨科、骨关节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急诊科、血管外科、胸外科、麻醉科、心内科、内分泌科、检验科等多学科核心骨干人员。在物资保障上,医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延庆地区气候及冰雪项目特点,准备了各种防寒保暖装备及所需要的全部医疗物资。

随着时间推移,冬奥会筹办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本次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冬奥、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后的首场冬奥相关赛事,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场大型重要赛事,为即将到来的国际训练周、世界杯、冬奥会的进行做好准备,意义十分重大。

“这是责任,更是荣幸。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郑重表示。

筹备工作 马不停蹄

2月的延庆山区天寒地冻,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所在的小海陀山更是寒风凛冽。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容纳坐席2000席,站席7500席。这里建有世界上第17条标准赛道,赛道总长1975米,落差121米,16个弯道,并且建有世界上第一个360°弯道,最高时速可达134.4千米/小时,为“世界第一快”。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弧形滑道里,雪橇雪车风驰电掣般的高速行驶,其风险不言而喻,医疗保障任务之艰巨也是不言而喻的。

同既往一样,医疗队提前两天进驻。刚到达场馆,大家就不顾旅途劳顿立即与医疗负责人对接,进行保障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明确任务细节。

在此之前,医院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多次到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制定并完善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地预认证医疗保障方案、梳理了医疗护理常规,制定了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进行了全员系列培训、进行了医疗物资和工作人员物资的整理。在去年10月下旬举行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地预认证活动时,场馆仍然在建设当中,设施并不完备。但是医疗团队群策群力,克服场地种种困难及限制,医疗设备、抢救药品、防疫物资等分区明确,摆放得井井有条,在大家的努力下,“毛坯房”变成“豪宅”。

时隔数月,当大家再次走进场馆,虽然建设始终马不停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不完备。医疗队员一进场立即进入角色,整肃医疗设备、抢救药品、防疫物资,并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自制各种设施,使各医疗站点的设置满足“三区两线”标准,还与场馆部门沟通,优化了各个医疗站点三区两通道配置及救援动线设置。

根据测试赛的重点测试内容,医疗队总负责人、场馆医疗官朱凤雪主任带领队员到塔台实地考察。根据监控点位与塔台工作人员再次梳理赛道救援流程,对播报术语如何与实地救援结合再次进行了沟通。党育教授还进一步完善了赛道救援地图,标注了所有监控点位,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几天高强度工作下来,队员们精疲力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1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能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仅有北京一座。作为其中一员,能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医疗队员们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披星戴月 无怨无悔

本次测试活动模拟了今后世界杯及冬奥会时的赛制,比赛大部分分布在早晚两个时间段。作为医疗保障团队,大家要提早一个半小时到场准备。每天早上,整个城市还沉浸在睡梦中,医疗队员就已经顶着凛冽的寒风出工了,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往返于场馆与驻地,真可谓披星戴月。

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保障工作,为国际训练周、世锦赛及冬奥会积累经验,朱凤雪和医疗保障团队队员分别与雪橇、雪车、钢架雪车国家队队医及领队进行交流,讨论了包括运动员受伤特点、容易发生事故的点位及国际大赛救援经验等细节内容。在竞赛副主任医疗保障团队人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即将启用的出发区医疗点,详细了解雪车运动项目竞技特点、常见受伤原因等。交流让医疗队增强了对运动项目及救援流程的理解,在今后赛事活动中为运动员提供更加高效的保障服务。

为了更好地全天候完成保障任务,在朱凤雪指挥下,医疗保障团队联合救护车组、塔台、体育竞赛领域进行了首次夜间实地赛道内救援演练。演练模拟一名雪橇运动员发生翻翘事故,人撬分离,受伤运动员停留在弯道6,医疗团队进入赛道内救援,初步判断受伤运动员怀疑颅脑损伤、颈椎损伤,不能继续滑行,由医疗站救护车组转运至定点医院。在体育竞赛领域及塔台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下,从发生事故到救援完毕仅用时5分钟。

演练重点测试了塔台、医疗官、体育竞赛领域之间沟通调度;就近医疗站医护人员及救护车组反应时间;医护人员赛道内救援等全流程,得到了各级领导及冬奥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

医疗队通过此次实地演练,模拟了真实场景下赛道救援过程,进一步掌握了实施救援的时间、熟悉了跨越赛道搬运伤员的过程,锻炼了实战能力、应急反应能力。

风雪无阻 热情高涨

2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来到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调研,考察场馆改造情况,听取备战情况汇报,观看短道速滑、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项目训练,向所有正在积极备战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孙春兰勉励大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全力做好冲刺之年的备战工作。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孙春兰的勉励让大家备受鼓舞。

测试赛期间延庆普降大雪,纷纷扬扬的大雪让小海坨犹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般辽阔妖娆,也给医疗保障工作带来了困扰。尽管场馆清扫工作加紧进行,但两侧伴随路仍有明显积雪,给救援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队员们一早到达场馆后即巡视赛道及整个救护车动线,查看道路积雪结冰情况,并制定了救护车组准备防滑链、雪地胎、调整相应救护车救援路线及相关领域协助医护人员到达救援地点等应急预案。未雨绸缪提前应对,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冬奥会时的万无一失,大雪中,医疗队员们服务冬奥会的热情更加高涨。

2月26日, “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项目比赛落下帷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圆满完成赛时各项医疗保障任务。短短十天内,医疗队不仅完成了全部重要测试内容及计划,保障运动员安全滑行零事故发生,确保医疗救治工作迅速、高效、有序进行,而且进一步提高冬奥会医疗保障人员的实战能力及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获得了各级领导及冬奥组委专家的高度赞扬及认可,也为今后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世界杯、国际训练周、冬奥会等一系列赛事树立了信心,提供了模板。

“用自己的汗水,助力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再苦再累都值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中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如是说。

作为我国“十四五”初期一项重大标志性活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单是一场体育赛事,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医疗保障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时刻准备着。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