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信息来源: 学生工作部
文字:邵子涵| 编辑:山石 | 责编:安宁编者按:北京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倾力打造融合理论学习、实践指导与思想交流的综合性平台——“力行大讲堂”,旨在以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金牌讲师、优秀教师、杰出校友等为核心宣讲力量,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时事热点、学术前沿、成长经验等主题,深入社会基层开展系列宣讲。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始终坚持“以学术讲理论,让青年影响青年”的宗旨,全力擦亮“力行大讲堂”宣讲品牌,创新性地将宣讲活动嵌入北京大学2025年寒假“力行计划”研究生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理论宣传“轻骑兵”作用,努力使得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在北京大学2025年寒假“力行计划”研究生社会实践中,李宏佳、蒋云涛、于金文、邱博然、李莹璠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绿意编织的平衡:揭秘碳源与碳汇的生态交响曲”“基层社会治理”“增进人民福祉,共建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在行动”“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多元主题,于江苏常州、江苏宿迁、广东茂名、安徽宿州、四川成都等地展开宣讲。生态文明与基层治理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五位北大学子以宣讲为翼,以实际行动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治理”这一宏大主题,凝聚青春力量,建功社会建设。
“双碳”引领,共建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月14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宏佳以“美丽中国建设——绿意编织的平衡:揭秘碳源与碳汇的生态交响曲”为题开展宣讲。李宏佳从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解读入手,强调了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等理念,并从雪线、岛屿、湿地和动植物在全球变暖影响下的变化入手,深入浅出地剖析全球变暖对现代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解释了碳源和碳汇的定义,并强调碳源增加和碳汇减少是全球变暖的重要推手。她还介绍了碳汇的定量计算方法,并以国家电网公司的能源消耗与碳减排工作为例,分析了碳汇与节能减排措施的关系。她还从个人、企业政策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李宏佳宣讲
基层治理,共话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全面总结我们党关于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我国基层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坚实支撑,助力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
1月22日,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蒋云涛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主题,从社会研究的基本视角和方法入手,阐述了社会治理研究的理论根基,包括个体、社会和国家三种视角下的研究目标,以及动态平衡、均衡模式等基本假设。他还介绍了社会分层、分群等研究类型,并以社会分层模型为例,直观展现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他深入分析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双庄街道各社区的治理经验阐述了社会治理面临的“社会困境”及其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公益”的促进和“公害”的治理。宣讲最后,蒋云涛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干部们进行互动交流,他表示,希望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将青春活力注入到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治理的各个环节,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贡献力量。
蒋云涛宣讲
保障民生,共赴绿色征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过往历史警示我们,毫无节制地向自然过度索取,甚至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必将引发大自然的强烈反噬,这无疑会给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阻碍。在发展进程中,我们毫不动摇地选择生产高效发展、生活富足美满、生态健康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为这不仅关乎当下的民生福祉,更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未来的每一代都能在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中共享发展成果。
1月15日,哲学系2021级本科生于金文以“增进人民福祉,共建美丽中国”为题展开宣讲。于金文系统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及发展过程,并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为切入点,通过剖析山西省太原市太原钢铁集团这一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于金文结合实地参访经历,介绍太钢集团在响应国务院号召后进行的超低环保改造,并着重叙述了其中“治理渣山”的完整历程以及“当代愚公”李双良同志的光辉事迹。于金文总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几点理论内涵,结合茂名市改造露天矿、建设好心湖生态公园的努力,指出“增进人民福祉”这一根本旨归。
于金文宣讲
多方聚力,共促绿色转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运而生,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这一思想深刻洞察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契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我们在综合治理进程中平衡各方关系、实现协同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它促使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考量生态承载能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在社会治理实践里,强化生态意识培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从而汇聚起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1月17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邱博然面向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人员,开展题为“美丽中国——国家在行动,青年在行动,宿州在行动”的主题宣讲。邱博然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纲领,从全国层面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历程之久、决心之大、力度之广和成效之好溯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青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邱博然以自身青年团队的实践科创经历为例,讲解何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青年力量。邱博然结合宿州经开区的绿色产业发展和环境评估评价,并基于具体企业案例,分享了参访过程中了解到的“美丽中国,宿州在行动”的具体内涵——宿州经开区通过引入先进环保技术和优化生产工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邱博然宣讲
绿水青山,共绘生态画卷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治理的宏大格局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是浓墨重彩的关键笔触,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夯实着社会长远发展的根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理念深深扎根于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之中,孕育出灿烂而丰富的生态文化。从实践经验来看,“绿水青山”又绝非孤立的生态符号,而是与经济发展紧密交织、相辅相成的关键要素,共同铸就社会前行的坚实基石。
1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李莹璠面向崇庆中学学子,开展以“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理论宣讲。李莹璠以黄河断流问题为切入点,缓缓展开一幅生动的生态治理画卷。从黄河往昔断流时的干涸景象,到各方齐心协力,科学调配水资源、加强生态保护等一系列举措使黄河重焕生机。李莹璠用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向在场听众阐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论的深刻内涵,让其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
李莹璠宣讲
寒假期间,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行而不辍,踏上2025“力行计划”的崭新征程,组织实践团共开展宣讲56场,总时长2160分钟,覆盖听众近11,000人。
接下来,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将持续扎根基层,守正创新,依托“力行大讲堂”为青年学子搭建“逐梦新舞台”,用青春话语为新时代新征程积聚思想伟力,以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贡献青春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奏响奋进乐章。
专题链接:学思践悟 力行实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