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开展“走进英雄江城,感悟伟大精神”主题思政实践课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筚路蓝缕。学习百年党史,不忘初心使命,肩负未来之责。武汉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是一个生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地感悟伟大精神的好地方。

7月7日至11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师生赴湖北省武汉市开展“走进英雄江城,感悟伟大精神”主题思政实践课程,通过参观场馆、轮流讲解、每日评议分享和主题团日等形式,深入了解武汉这座城市传递的红色基因与英雄精神,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课程团队由法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佳宁带队,2018级法学博士生王旭、鲁谷辰担任助教,18名本科生参与课程学习。

思政实践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6月18日19:00,法学院于凯原楼B103室举行思政实践课程理论课。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路宽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分享,路宽从中国近代以来受屈辱的历史讲起,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洗礼。

此次赴武汉开展思政实践课程,课程团队在行前做了充分的准备。7月5日18点,张佳宁在凯原楼303会议室主持召开行前说明会。张佳宁向同学们阐释了选择武汉作为思政实践课程地点的背景原因,让同学们对武汉和思政实践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张佳宁就赴武汉思政实践团的具体行程安排、任务分配、课程要求、安全纪律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说明,团队成员都表示对此次行程十分期待。

行前说明会

张佳宁进行行前说明

全体合影

江城第一日:游辛亥旧址,品革命精神

7月7日9:00,G81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课程团队一行21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武汉,开启为期5天的武汉之行。

下午,课程团队来到武汉之行第一站——有武汉红楼之称的鄂军都督府旧址。鄂军都督府旧址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重要史迹,这里是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点,也是中国共和纪元的开端,被誉为“民国之门”。旧址红砖红墙红瓦,中山先生的雕像矗立在建筑前,气势庄严恢弘。

在武汉红楼前合影

旧址现武昌起义纪念馆,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个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另一个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在《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中,同学们参观了解了鄂军都督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办公旧址。从这些历史痕迹中,同学们了解到国民政府的职能建构,仿佛亲眼见证了一个世纪之前繁忙的新政府的场景。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中,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向同学们展示了辛亥革命从发起到成功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同学讲解

参观博物馆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历史中跃动的鲜红,更加真实地了解到辛亥革命的意义,对这座城、这件事、这些人产生由衷的敬意,更加坚定了继承先辈精神、担当历史责任、把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志向。

江城第二日:览红巷辛博,传红色基因

7月8日上午,课程团队一行来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参观了教务处、教学楼、大操场、宿舍、食堂等,穿越历史,仿佛感受到当年农讲所学员的上课时光。同学们参观了该讲习所的基本陈列《探索与奠基——武昌农讲所历史陈列》。

在农讲所前合影

参观农讲所

从农讲所走出来几十步,就来到了都府堤41号的一座青砖灰瓦的中式平房——毛泽东同志旧居。走进大门,穿过天井,左手便是卧室。当年与毛泽东同住在这里的有他的夫人杨开慧,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屋内陈设极其简朴,但就是在这里,毛泽东用四天时间,写下了指导农民运动的光辉文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身怀六甲的杨开慧也为这篇文献做了重要的整理、汇编工作,她对毛泽东事业的理解、支持、帮助也令同学们动容。

参观毛泽东同志旧居

同学们来到《毛泽东在武汉》的陈列展厅,展馆中的“大江横渡”部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对在长江中游泳更是情有独钟。1956年到1966年间,他曾经17次在武汉畅游长江。展览中展出的毛泽东在畅游长江时表演水中立正的图片更是令同学们记忆犹新。这个展览让同学们发现了伟人的另一面,更加走近了伟人的生活。

参观毛泽东同志旧居展览

课程团队一行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参观了复原的中共五大开幕式会场和《中共五大历史陈列》,该基本陈列展览主要由“高潮与危机”“贡献与局限”“应变与转折”三大展区组成,再现了中共五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经过和影响,令同学们感悟到在当时历史情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坚持及批判精神。

在中共五大会址合影

下午,课程团队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陈列馆。该馆作为全国首座全面展示党的纪律建设历程的主题展览馆,具有重要意义。从监察委员会的设立,到严厉打击贪官腐败,到领略人民公仆的风采,同学们了解了党的纪律建设历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的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

参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陈列馆

课程团队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在昨日参观武汉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基础上,此次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同学们从历史背景、开端发展、成果与影响、今日纪念等多维角度对辛亥革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性事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师生一行主要了参观《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该展览分五个部分,运用文物与场景结合的方式,侧重表现近代武汉的人文风貌和地方发展,生动地展示了辛亥革命的风雨历程。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辛亥革命的故事与中国社会巨变下革命先辈的不易,更加体会到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与正确性,更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

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

江城第三日:扬八七精神,传北大风骨

7月9日,课程团队来到位于汉口之滨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八七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完成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在八七会议会址合影

在纪念馆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深远影响,更通过一个个直观的图表、一封封慷慨激昂的绝笔书,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反革命政变中遭受的重大打击,以及革命战士在生死考验前的滔滔革命热血、拳拳报国忠心。同学们前往二楼,实地参观当年召开紧急会议的会场。通过回顾会址选择的周全考量、参会过程的艰苦严密,同学们体验到了召开会议的万难形势,被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抚今追昔,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参观八七会议会址

下午,同学们前往武汉燕园北大校友之家,参观校友之家并参加座谈。

参观校友会

会长刘萌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校友之家。校友之家的设计中,北大元素四处可见,让同学们在品味荆楚特色的同时感受到校园的熟悉与亲切。

校友会座谈

参观结束后,座谈会正式开始,课程团队与校友会代表们进行了热情而真诚的交流。同学们分享了参加思政实践课程的心得与思考,几位师兄师姐们回忆了在北大的学习生活时光,基于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教训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殷切期望。在交流中,北大精神在这方会议桌上得到传承,鲜亮的不仅是容颜,更是一代又一代燕园学子的动人情怀。

江城第四日:览前人技艺,担时代使命

7月10日上午,课程团队来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中国建筑科技馆(建筑博物馆)。这是我国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通过参观古代建筑展厅、荆楚建筑展厅、现代建筑展厅及未来建筑展厅,同学们了解到了古代建筑的美学特质和建造智慧,感受到我国现代建筑发展更迭的辉煌成就。常展之外,同学们还参观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临展”展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抗疫工作者与武汉民众之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气节以及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无畏本色。

参观建筑博物馆

经过中午的短暂休整,课程团队下午来到了湖北省博物馆。听着导游姐姐的解说,同学们全神贯注地欣赏着一件件跨越历史的长河来到我们眼前的艺术品:战国曾侯乙编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春秋越王勾践剑……古人的高超技艺拓宽了同学们的眼界,也为本次红色之旅增添了一缕历史文化气息。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结束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参观,同学们前往东湖听涛景区,于湖畔徐行,欣赏自然风光,畅聊实践体会。一天的疲惫在湖光中逐渐消散。

东湖听涛

结束一天的参观学习之后,课程团队举行“学习伟大抗疫精神”主题团日。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共同阅读了校友捐赠的《百万口罩行动》一书。结合今天参观的抗疫展览,同学们了解了在武汉疫情期间,校友会对武汉抗击疫情的关心与支援,深切体会到作为北大学子,身上所肩负的与国家、民族命运相关联的历史使命,这种血脉在每一代北大人身上都得到了传承。王涵智同学表示“看到悬挂的党员突击队的旗帜,那一瞬间的冲击感是任何课堂教育都不能带来的,坚毅的面孔仿佛就在眼前,对抗疫英雄的敬佩油然而生”。同学们纷纷表示感动于这座英雄的城市与英雄的人民的舍身忘我与无畏前行,立志传承伟大抗疫精神,扛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新时代作出青年人的贡献。

主题团日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工程施工队所获荣誉

江城第五日:别英雄之城,赴山海之约

7月11日,在有序组织下,课程团队挥别武汉这座热情而充满活力的英雄城市,踏上了新的路途。至此,北京大学法学院赴武汉思政实践团的实践活动结束。

在此次思政实践课程中,同学们走访红色遗址,倾听历史回音,在丰富的文物和史料中填补知识空缺、激发学习兴趣,在书本学习的概括性描述与评价之外感受到更为立体、丰满的历史事件与前辈形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在参访中学习百年党史,在实践中牢记初心使命,在前行中收获真挚友谊,纷纷表示,武汉四日之行是历练之行,更是成长之行。挥别江城,起航未名,作为生逢其时亦重任在肩的新时代青年,相信同学们会将充实的活动记忆转化为日后的坚定意志和自觉行动,为下一个百年征程贡献北大人的一份力量。

附学生感想

科学的理论能对革命实践产生重大意义。毛泽东主席在四天之内完成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他深入实践,经历在湖南考察32天后的收获积累而写成的。这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件,在历史的关键性时刻进一步指明了革命的前进方向,促进了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作为北大学子,学习理论不能脱离实践,但也不能忽略理论的重要意义。

——2020级本科生 王涵智

之前不太理解教室内张贴名人画像的意义,但是当我真正走进农讲所的教室,并在其中的长板凳上坐下的时候,每次看向黑板的方向,就能够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凝视和其中沉甸甸的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台下的学生好好听讲、好好学习,塑造了农讲所肃穆又沉稳的氛围。

——2020级本科生 李滕

在参观展览时我发现很多家庭的照片,在展品中也有丈夫在临行前写给妻儿的信件。在以往的展览中,革命者通常是以单人形象出现到大众面前,但其实他们的背后往往有许多人在支持着他们的革命事业。只有这样相互团结支持,我们的革命精神才能不断延续、革命队伍才得以不断壮大。

——2020级本科生 李卓阳

反革命政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但变局之后,中国共产党仍有条不紊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八七会议宣言中体现出的革命态度、对未来的规划等让我深切体会到了革命者的不屈斗志和乐观精神。

——2020级本科生 陈怡州

观看八七会议旧址中与会人员的照片墙,结合与会人员的经历,我对中国革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相比于辛亥革命是自上而下的革命,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是自下而上的、是团结各个阶层的。因为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才能契合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革命的社会力量才会源源不断,革命之火才可真正燎原。

——2020级本科生 李远

e75cb7dc747048d78ab88ace3bc4f505.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