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 | 化危为机,教研不懈——记北大医院王荣福教授“非一线”的“一线”工作

编者按: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北大人正在各条战线上与疫情“战斗”。在前线,北大医务工作者冲锋陷阵,他们以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在后方,留守“阵地”的北大师生校友和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以行动为前线医护人员提供坚强保障,按照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北大的疫情防控工作;在“云端”,教学科研工作有序开展,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创新,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每时每刻,各条“战线”上都发生着众多感人的故事。新闻网推出专题“战‘疫’故事”,通过讲述北大人与疫情“战斗”的故事,记录他们忙碌而温暖的身影,致敬平凡而伟大付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提到“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大学青年人的最大鼓励和鞭策,也是对北京大学青年人——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接班人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高度评价。“北京大学‘90后’青年在这场疫情中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在病魔面前拼搏奋战,雷厉风行地响应着党的号召,是新时代的楷模和典范。不管是“几零后”,都值得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学习和致敬!”北大医院核医学科王荣福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微信图片_20200417152536.jpg

王荣福

王荣福作为北大医院核医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前任主任,作为北京大学50年代人中的一员,也是一名70年代初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长党龄老党员,在看到和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的回信后,表示深受感动和触动。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后,他也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学校和医院的号召报名,虽然不能如愿加入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奔赴湖北武汉前线,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表明,在后方坚守期间,同样可以为新冠肺炎阻击战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医教研全方位做出“一线”工作。

微信图片_20200417152518.jpg

工作中的王荣福

王荣福积极响应国家、北京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相关管理规定,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积极捐款4次。在临床工作方面,他服从医院及科室安排,疫情期间坚守岗位,完成日常医疗工作,守护好每一位病人,并受到患者的好评。在教学方面,王荣福积极做好特殊时期的网上教学工作,先后给北京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医学专业基地的住院医师完成线上授课;同时做好研究生毕业和就业指导相关工作,指导研究生撰写、发表论文,其中硕士研究生张炳晔的英文论文已被接收,王荣福指导其修改毕业论文以备盲审;指导博士研究生李翠翠撰写的“PET/CT葡萄糖代谢显像在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挑战和机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及防治思考”2篇综述分别被《肿瘤影像学》和《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杂志录用;指导硕士研究生陈钊撰写的“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投稿《CT理论研究与应用》杂志等。在科学研究及学会工作方面,王荣福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组织学生和年轻医师撰写论文,目前组稿的《核化学和放射化学》杂志已发表王荣福述评1篇,指导博士研究生杜毓箐和硕士研究生王玉琦完成的论著各一篇将于第三期刊出。作为新加坡万知出版社《临床医学前沿》杂志主编,王荣福已组稿新冠肺炎专题8篇。

“我们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做好复产工作,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优势为人民创造着舒心的环境,在突发事件变动环境中增强适应性,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在特殊时期艰难环境中提高耐力,在抗击疫情斗争挑战中磨砺意志。王荣福用实际行动印证并向每一位北大医学人传递了“北医人勇于担当,抗疫情共克时艰,医教研产不能忘,争创双一流当先”的精神和力量,为每一位核医学人树立了突出的学习榜样。

王荣福简介

王荣福,医学和药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核技术应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核医学系主任、北大医院核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前任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影像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医学奖评审专家。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名医名院发展促进专业委员会核医学专委会主委,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合作分会副会长,北京核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及其他多个学术团体常委和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编委。承担多项国家和部委级课题,主编教材和专著20多部,发表500多篇论文(SCI收录50多篇,最高IF 42.082),获3项中国发明专利和5项部委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主要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践行临床医学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精准医疗,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影像组学与影像基因组学、大数据人工智能临床应用和新型放射性药物研发及临床转化应用研究等。


专题链接: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