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8 信息来源: 留学生办公室
文字:史瑀昕、张進菲| 编辑:安宁 | 责编:麦洛编者按:行远自迩,弦歌不辍。今年是新中国北京大学来华留学教育七十周年,70年来,北大先后共接收来自195个国家的留学生逾11万人次。跨越山海,同学们来到中国;红楼撷英,又奔赴世界各地。留学生们如高天上流云,于聚散升腾间荡开万千气象,在交融共生中润泽五洲万物。
这个夏天,将有887名2022届留学生从北大毕业,将携着“北大人”的烙印走向世界各地。在北大的日子里,他们践行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嘱托,依托“知·行计划”走向中国的田野课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见所感的崭新中国。
值此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留学生重要回信一周年及毕业季,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特别推出2022年留学生毕业季专题报道,旨在以小见大,放眼世界,用记忆的故事点亮世界人民民心相通的理想,用青春的符号共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四季风景,五时滋味。对爱丽克斯来说,燕园四季各具风味,每帧景色都记录着她不同的故事、丰富的感慨、变化的心境。春天与秋天是四处游走、增长见识的季节;冬天,则要在温暖与爱意中度过;而夏天是缘分的开始,也是离别的时候。
盛夏:初识与聚焦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17岁的夏天,爱丽克斯第一次来到中国。跟随孔子学院,她来到了海滨城市大连。那里有她出乎意料的风景,习习的海风,松软的沙滩,不时飞过头顶的海鸥……这次美好的经历推动着爱丽克斯继续在孔子学院求学,而随着对中国文化了解的深入,爱丽克斯来华留学的意愿与日俱增,她企盼能够切身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与文学。于是怀抱着这个心愿,2016年夏天,爱丽克斯在东南大学中文系正式开启她的来华求学之旅。
爱丽克斯始终认为跨文化交流,不仅需要真诚的态度、坦诚的沟通,更需要适当的形式和多样的手段。本科期间,她参与了江苏卫视《味道》与《外国人才艺大赛》等电视节目的录制,也与新华社合作了一系列与俄罗斯筹办世界杯的节目,这些传媒经历无一不让爱丽克斯发掘出自己对新闻行业的热情。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积淀与长期摸索,在22岁的盛夏,爱丽克斯申请来到北京大学修读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聚焦沟通与传播研究。
爱丽克斯在《味道》节目
盛夏的色彩是斑斓明艳的,象征着爱丽克斯在北大将会收获无限活力和可能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让爱丽克斯坚信,自己在北大能拥有许多为中外交流贡献力量的机会,既能让中国更好了解俄罗斯,也能向世界展现中国风采,这种“双向共赢”的学习机会难能可贵。爱丽克斯也憧憬着自己能在北大各大学界领先学者的指导下,完成深度研习项目,更期望自己能和同样优秀的北大学子进行紧密的学术交流。爱丽克斯笃定又有目标,她相信在北京大学修读自己喜爱的新闻与传播专业,能让自己在科研、专业与世界观形成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培养,在课堂上找到个人使命,实现自我突破。
暖冬:爱意与奉献
“严寒和太阳,真是多么美好的日子!”
普希金这样赞颂俄罗斯的冬季。荒原、暖阳、冰雪与白桦,冬天的西伯利亚平原独成一景。在爱丽克斯看来,燕园的冬绝不逊色。她的初雪不是凌厉孤傲的,反而带着一些体贴和温柔。白净净的雪舒服地躺在屋檐上,晒着午后的太阳,好不惬意。燕园的冬天就是这样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季节。
2021年的冬天,爱丽克斯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演职人员与志愿者之一,对此她期待已久。因为从高中起,她就积极投身志愿活动,来中国后也从未停下志愿服务的脚步。她希望能够通过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将居住在地球村的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2020年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青年论坛上,她就以“One World, One Community”作为自己的年度总结。两年后,北京冬奥会的新口号在原有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基础上,加上了“更团结”这一理念,与她的总结遥相呼应,这种特殊的缘分让爱丽克斯尤为惊喜。作为演员,她参演了开幕式节目《致敬人民》。节目中的68名国内外学子代表全球人民,他们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领域,拥有不同国籍、不同肤色,共同为了全球体育盛事开幕并肩努力。爱丽克斯所参演的节目不仅仅反映了北京冬奥会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愿景,更是向全世界发出“团结一致”的有力呼声。“无论是通过志愿服务,或是舞台表演,我希望我们能够展现北大人积极阳光的面貌和青春活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沟通中国与世界,这就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她坚定地对我们说。
爱丽克斯与冬奥志愿者在鸟巢前合影
温暖是共同的创造。在这里,爱丽克斯不仅是奉献者,更是收获者。“每逢我家乡的节日,或中国传统节日,学校都会给大家组织很多活动。”回想今年春节,爱丽克斯由于报名参加北京冬奥会,需要在校隔离。当时虽然很多老师和同学都回了家,但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留学生办公室和校团委仍给同学们组织了春节晚会。美味丰盛的年夜饭、趣味十足的游戏与体贴周到的关心问候,都令她无比感动。“北大是我的第二个家”,这些贴心的细节体现出北大人文关怀的温暖,彰显回馈与奉献的力量。
春秋:重识与反思
春华秋实,春种秋收。
对爱丽克斯来说,春天与秋天,是深入田野、扎实调研的季节。她从东南走到西北,从文献走向实践,重识中国,再思发展。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周年华诞之际,爱丽克斯与其他北京大学留学生一同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并在6月收到回信。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提到“百闻不如一见”,鼓励来华留学的同学们以脚步丈量中国,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的人。
珠江三角洲成为了爱丽克斯行走的第一站。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春天的故事在这里上演。研一时,她作为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团队成员,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王维佳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深圳前海合作区进行学术研习,其间,他们还前往深圳卫视、华为总部、中兴通讯等企业,从商业角度对公司组织架构、国内外核心业务操作、创新生态等商业议题进行深入访谈与考察。通过这次研习,爱丽克斯在中国经济发达城市亲身探索中国企业发展的奥秘。然而结合习近平主席的回信,爱丽克斯意识到仅在发达地区了解中国,得到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她需要更“接地气”。怀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更广阔的田野乡间追问,将目光下沉到普罗大众之中,才能完善对中国的认识。
爱丽克斯赴新疆实践交流
带着这样的思考,爱丽克斯在2021年的秋天,跟随北京大学留学生“知·行计划”实践参访团赴新疆进行考察。在和田市塞克散村,爱丽克斯目睹那里正在迅速发展的医疗、教育与科技;在大漠胡杨生态区,爱丽克斯了解到新疆政府变沙漠为旅游区的生态保护行动;而在中国政府斥巨资“修旧如旧、原址重建”改造的喀什老古城,爱丽克斯看见“一户一设计”的改造行动,在保留喀什古城原貌的基础上,通过灵活变通的政策确保喀什建筑的防震效果。这次新疆之旅让爱丽克斯见证中国政府在新疆的惠民政策,这些政策在体现生态保护、历史遗迹保护概念的同时,也惠及当地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大力推动新疆经济发展。这一趟旅行让她更加深刻理解了“百闻不如一见”的内涵。
北京大学留学生“知·行计划”走进新疆
从实践中探索,在行走中重思。两年间在田野乡间的亲身走访,让爱丽克斯对“讲好中国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她在“南·南·人权”论坛、亚洲和合文明论坛、世界和平论坛等场合代表北大学子发言,致力将所见、所思、所想传递给更多的人,未来她将继续开展实践调研,积极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贡献力量。
回首又见杨柳荫,又到了盛夏这个离别的季节。白驹过隙,四季匆匆,对爱丽克斯来说,燕园的四季是她永远不会忘怀的韶光。在北大的两年,她亦感激身边一直支持她的老师与朋友们,让她收获许多难忘的宝贵经历。未来,她会谨记燕园的教诲,在热爱的事业中倾力奉献,在梦想的道路上继续笃定前行。
受访人简介
爱丽克斯(POZHIDAEVA,ALEXANDRA),来自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学院国家战略传播研究员,研究领域集中在国际传播与社会变迁、跨文化传播等。曾获2020年、2021年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一等奖,第二届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演讲大赛全国8强等。
(采访:林晞哲,图片:受访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