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9 信息来源: 历史学系
编辑:青苗 | 责编:安宁6月27日,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历史学系及历史学系数字史学实验室联合主办的“智能史学工作坊”在李兆基人文学苑举行。本次工作坊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学府的资深学者与领域新锐,他们与来自国内外的60余位学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史学研究深度融合的前沿路径,开启了一场人机协作的学术探索之旅。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军介绍了“吾与点”智能处理平台核心功能、应用场景及工作坊指导教师团队与课程安排。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科研助理刘凯然通过墓志铭信息抽取、宋代官制辞典的文字识别、古籍横排转换及考古图像信息提取等案例演示,详细介绍了“吾与点”平台的操作流程与使用技巧,并指导学员们成功实现了典型案例的复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向静以明代宦官墓志铭为例,讲解如何使用“吾与点”平台高效提取墓志结构化数据(生卒、籍贯、官职迁转路径等),以字典聚合信息、列表时序化官职变迁,构建微观历史数据库,系统性还原宦官晋升机制、家族网络及社会地位,探索制度史研究新维度。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数字人文》集刊创始编辑、编委严程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数字人文论文写作指导”的专题讲座,她就数字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范式、投稿技巧与注意事项等核心问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专业建议,帮助学员打通从研究到发表的关键一环。
美国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教育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尚闻一演示从《世说新语》等非结构化文本中,通过“吾与点”平台将人工标注与AI辅助结合,把文本转化为节点与边构成的关系网络,从而提取人物关系的流程。
工作坊还开设了“分组实操与自由探索”环节。学员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个人课题,在导师和助教的指导与帮助下,使用“吾与点”平台进行特定信息结构化抽取的尝试。现场学术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吾与点”平台研发工程师王兆基介绍了平台接下来的开发计划,包括上线知识图谱功能、Agentic问答功能、数据集共享功能,还有API调用与云端服务。
本次“智能史学工作坊”不仅是一次前沿技术与方法的教学,更是一场人机协作研究范式的生动实践,为青年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平台,并为“数字史学周”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