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思政实践课 | 哲学系赴福建南平开展“走在小康路上,青春助力振兴”线上思政实践课程

编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举国战“疫”之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迎接建党百年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着眼时代命题和现实关切,2020年思想政治实践课程设置“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不畏艰险 冲锋在前”“改革开放 五位一体”“扎根沃土 决胜小康”“一带一路 命运共同体”五条主线,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作为课程主持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主讲单位,教务部作为主管单位,校团委作为执行单位,协力推进思政实践课方案完善和实施。100多位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担纲思政实践课任课教师,25个开课院系书记或院长全部参与带队,在革命老区、城镇乡野、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课教学;100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院系研究生党员担任思政实践课助教;3226名选课学生正在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中学思践悟总书记回信,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触摸新中国的发展脉络,在抗疫主战场感受战疫精神,在改革主阵地见证发展力量,在历史大变局中读懂中国未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实践本领、深入基层实际、深耕理想信念,在校党委的号召下,哲学系赴福建南平思政实践团以“走在小康路上,青春助力振兴”为主题,由带队老师、助教前往实地,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带领23位哲学系本科学生展开了一场形式特殊却收获满满的“云实践”。实践团由哲学系党委副书记李林、团委书记段锐、团委副书记吴倩如担任指导老师,2019级博士生梁舒娅担任助教,在为期3天的线上课程中,带领同学们云端重温革命历史、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探寻古镇文化,并深入了解青年创业、建设家乡的感人事迹。

线上见面砥砺青春之旅

8月18日上午,段锐、吴倩如、梁舒娅及实践团同学齐集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开展行前动员会。会议由梁舒娅主持。

线上见面会

吴倩如作为带队老师向同学们强调了实践安全注意事项,梁舒娅就即将开始的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参会的同学们依次做了自我介绍,并选举产生临时团支部。在现场答疑后,本次思政实践团行前见面会结束。

线上动员会帮助实践团同学们对即将开始的思政实践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行前准备,为接下来的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追忆先进事迹,感受历史文化

哲学系赴福建南平思政实践团在课程设计中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在实践中选择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纪念馆以及红色革命旧址为目的地,让同学们在重温革命历史的同时接受思想洗礼,坚定理想信念。

8月21日,实践团开展首次线上实践活动,实现了“线下直播、线上互动”的新型参访模式。带队教师、助教通过腾讯会议全程直播参访实况,实践团同学实时进行学习与提问,与老师、现场嘉宾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矢志奋斗开创未来”,本次思政实践以参观武夷新区廖俊波纪念馆暨武夷新区规划展览馆为开端。廖俊波同志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带领武夷新区实现飞跃性发展,在2015年6月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纪念馆通过“弘扬廖俊波精神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图片展的方式,以“拼搏实干写忠诚,建功立业勇担当”作为主题,重现廖俊波同志在职期间的突出事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俊波精神”将成为永不过时的高尚精神坐标。同学们纷纷表示,青年学生也应该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有更大突破,在担当责任、拼搏进取上有更大作为。

参观廖俊波纪念馆

实践团参访了青创园区内的“万匠大作”艺术品有限公司的展览厅。“万匠大作”是大师艺术品交易平台。它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采用互联网+艺术+金融的发展模式,同时联合一众一线高校、博物馆、艺术馆进行合作。到目前为止,已经与20多位传统工艺行业里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签署战略联盟,进行强强联合。

“武夷山水”品牌体验展览馆

随后同学们跟随带队老师、助教在线参访了“武夷山水”品牌体验展览馆。展览馆入驻的企业类型多样,产品的展示也异常丰富,且多数都是紧紧贴合建阳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出来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除了大名鼎鼎的建盏,建阳当地的竹制品加工令人影响深刻。此外,建阳当地的一些农副产品和休闲食品企业也发展较好。

在位于建盏文化创意园中的建盏文化中心,同学们通过点茶的十一道步骤了解到建盏的器型、款识、工艺流程等知识以及建盏相关的历史文化。

建盏

考亭书院是第一天行程的终点,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居住的讲学之地。书院中坐落着讲学之地道源堂,内有周敦颐、程颢、张载等北宋理学家的画像;祭祀之处集成殿内供奉着朱子及弟子像,殿中悬挂着康熙所提“大儒世泽”匾。参访考亭书院对于哲学系的同学们来说,可谓是一场“朝圣之旅”。

考亭书院正门

朱子像

南平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党和政府传承和发展南平优秀文化的决心和努力将带动南平经济飞速发展。奇特的建盏工艺品、行云流水的点茶技艺、高科技的展示方式、考亭书院传承朱子之魂,大大丰厚了南平的文化底蕴;此外,更有党员干部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砥砺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南平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文化繁荣发展,让南平的老百姓们安居乐业。

深入文化故里,助力青年创业

8月22日上午,实践团在武夷山市五夫镇展开活动,就五夫镇的朱子文化和旅游业开发进行了深入调研。

五夫镇自古就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五夫镇历代名人辈出,境内遗址遗迹丰富,是武夷山武夷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上午,实践团主要探访了朱子故居、古街以及朱子像。

朱熹故居建于距今将近有一千年的南宋年间,为朱熹丧父之后,其义夫刘子羽为接济朱熹一家三人而建。刘子羽与朱熹父亲朱松同朝为官,交情甚笃,政治上志同道合,同属于南宋的主战派。1142年岳飞被诬陷杀害,主战派式微,刘子羽辞官回乡;1143年,朱松去世之后,朱熹其母、朱熹以及朱熹之妹三人一起投奔刘子羽。刘子羽为了不令这家人感到寄人篱下之感,特意单独修建了一间房屋,传为一段佳话。

朱熹故居

建成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兴贤古街全长约一千四百米,主要分为教育、市场、工坊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兴贤书院为代表性建筑物。书院旁有一墙,上刻龙鱼跃升之姿,寓意鱼跃龙门,展示了五夫镇独特的对莘莘学子的赤诚祝福。古街中不同部分以牌坊相隔,茶米盐三种百姓日用品便为三市街,亦即古街的市场部分。穿过市场便是工坊的部分。

兴贤古街

朱子雕像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五夫镇,雕像中的朱子呈学者形象:左手捧书,书上的字是“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参观朱子像,同学们重温了朱子的理学思想,对儒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朱子雕像

下午,在五夫镇团委书记蒋凯祥的带领下,实践团拜访了多位创业青年。

实践团首先来到籍溪草堂。走进正厅,墙上悬挂着“民惟昌本”的字匾,正中是胡安国学士的画像,两侧有对联“道闻伊洛志在春秋,大冬松柏凛凛孰俦”。无论是古色古香的木桌木柜、偶有青苔与裂纹的石质地板,还是柜上搁置的各色精致瓷器,都为这里增添了浓郁的古典风韵。创业青年张杰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胡安国的生平事迹及其在理学上的建树,对五夫文旅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思考,由于五夫镇很多古建筑都有百姓居住,政府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规划,就这一点来说,可能对于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张杰所经营的籍溪草堂是本地同类企业中经营规模最大的一家,但在商业与文化传承之中还需要进行探索。

籍溪草堂

实践团拜访了特色手工食品企业“熹柳镇”,老板娘项玲青讲述了自己和丈夫的创业经历。2012年,项玲青成为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在政府的帮助下,她建立了自己的手工食品品牌,不仅个人获得了可观的效益,也为带动了周围村民增加了经济收入;不仅如此,项玲青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收购当地贫困家庭的农产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熹柳镇”

实践团拜访了返乡创业青年刘玉洁创办的“归来院”。归来院是兴贤古街上一处古色古香的民居,一进大门,便可以看到大厅中的茶案上整齐地摆放着完整的一套点茶器具,营造出一个颇富传统风韵的氛围。在简短地介绍了点茶文化后,刘玉洁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整座建筑,向同学们介绍归来院的情况。实际上,归来院是一个舒适而又具有文创特色的民宿,也融入了餐饮、会议、茶歇、手工等多样功能,还会定期举办经典吟诵、古琴、国学课堂等课程。同时,归来院也是镇上青年之家的学习社,依托于朱子文化思想等传统文化,开发、举办一系列青年文化活动,如创业青年交流会、乡村青年培训等。

归来院内“青年之家”展示墙

实践团也参观了青年之家的陶艺体验馆——“诸子窑”。在陶艺体验馆的入口处写着“认真地做一个有梦想的陶瓷匠人”的标语。负责人刘叶锋向我们展示了各种陶瓷器皿,也介绍了烧制陶艺作品的泥所需经历的工序、陶艺作品制作的方法以及制作过程。透过这些陶器,能够感受到陶瓷匠人身上所蕴藏的工匠精神,也能感受到他们将个人梦想与当地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崭新的青年风貌。

陶艺体验馆

实践团来到了当地的猕猴桃基地。当地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令同学们印象深刻。借助武夷山山麓优良的自然条件,加之政府扶持与专家技术指导,当地人王永强建立了红瓤猕猴桃种植基地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日后也有望在当地农民中推广,实现先富带后富。

寻访红色旧址,继承革命精神

8月23日,实践团前往大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走进大安源,重走红军路”主题团日活动。同学们在红色遗址中聆听革命事迹,在别样课堂中重温历史。上午10时,同学们跟随带队老师探访大安革命历史陈列馆。大安革命历史陈列馆共分五个单元,分别是经济、政权建设、党组织建设、军事建设以及文化建设。随后,同学们参访了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红军礼堂。该礼堂曾经作为大安工农红军召开会议的地点,承载了许多辉煌的过往记忆。礼堂四壁还挂有长征精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内容,展现着红军的伟大精神与良好风貌。离开纪念馆后,实践团来到了闽北苏维埃政府旧址,参观了内务部、土地部、警卫班、劳务部、主席办公室、教育部和文化部、裁判部等部门。结束闽北苏维埃政府旧址的参观之后,实践团队来到了闽北革命烈士纪念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于闽北地区为革命英勇牺牲的每位连级以上战士的名字;另一座闽北苏区纪念碑则是纪念所有为苏区建设献身的英雄,无论军衔与职位。

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在为“大安五烈士”而建的纪念塔与纪念碑之前,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听讲解员讲述了革命英烈的悲壮事迹,其中也包括正值十九岁青春年华就为革命献身的革命女英雄,成员们听后无不为之动容。

瞻仰了庄严的纪念碑,聆听了革命时代的历史故事,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革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最后,为了铭记历史,感怀先烈,在讲解员向纪念碑三鞠躬的同时,大家也凝视着眼前的纪念碑,传达自己对英雄的敬意。

纪念碑

结语

哲学系赴福建南平思政实践活动,采用了“线下直播、线上互动”的新型参访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化身为摄像师与联络员,学生成为了提问者与调研主力军,在“视频+图片”的双重直播路径下,线上实践团深入学习了各种先进事迹,深入调研了南平市各地的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现状,实现了在实践中读国情书、走群众路,完成了一堂充满教育性与启发性的思政课。此次实践活动虽已落下帷幕,却在对社会的感知与认识上、在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化运用上,深刻而长久地激发了实践团同学们继续学习与探索的动力和愿望。通过这次线上实践活动,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北大青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一心一意为民服务宗旨;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切入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与此同时,也要有敢做事的勇气、会做事的能力,做成事的气魄,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要有大格局,高境界,新追求,主动迎接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挑战新的事物、新的问题,孜孜不倦地攀登事业新的高度、新的境界,要把激情岁月抛洒在祖国的江河之上,不忘初心使命,永怀赤子之心、永葆奋斗激情,奋力建设国家。

专题链接:2020思政实践课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