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6 信息来源: 人事部
编辑:晏如 | 责编:安宁6月20日下午,由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部主办的“科学的缘分”——院士报告会暨博雅师德讲堂第五讲在北京大学博雅学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进东作题为“从30亿年生命历程理解科学研究”的报告。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方方出席活动。活动由人事部副部长李伟主持。
报告现场
赵进东作报告
赵进东回溯了地球生命演化的漫长旅程与关键节点,介绍了生命起源、原核生物起源、真核生物起源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从“生命是什么”这一命题出发,系统梳理了拉马克、达尔文等人的生命演化思想以及原始汤理论、海底烟囱假说、内共生学说等生命起源假说,讲述了生命起源的具体过程。他指出,尽管克里克的“中心法则”阐明了遗传信息流,但密码表起源等核心谜题仍悬而未决,凸显了生命演化的深邃复杂。
对科学研究,赵进东结合生命演化研究分析了波普尔提出的科学三要素: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规律,科学的精神在于质疑、独立与唯一,科学方法则需逻辑化、定量化与实证化。他指出,从3000年文字记录、500年印刷术到50年磁光电存储,乃至未来可能的DNA存储,知识的创造与传承是人类文明的基石,知识的积累使人类种群的演化在自然选择框架下呈现出一定的“拉马克特征”。
报告最后,赵进东分享了生命演化历程和科学研究发展对我们的启示,鼓励大家秉持“终身学习”态度,学会学习、拥抱新知,灵活运用;积极开展自由探索,创造知识、拓展认知边界;将个人研究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赵进东还就“有组织的科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
方方为赵进东颁发讲座纪念证书
方方为赵进东颁发“科学的缘分”——院士报告会暨博雅师德讲堂纪念证书。
现场合影
“科学的缘分——院士报告会暨博雅师德讲堂”是北京大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资深学者分享科研、育人等方面经验和感悟,以“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
主讲人简介:
赵进东,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前所长(2007—2018)。主编《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五版,担任教育部101教材建设计划生物学教材《普通生物学》主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