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艰辛,面向未来 | 北大第三医院孙永昌:呼吸亚重症病房转型之路

穿越艰辛,面向未来。告别极不平凡的虎年,迎接充满希望的兔年。全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

孙永昌

大年初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主任医师讲述呼吸亚重症病房转型之路。

2022年12月初,疫情大考下,作为医院的前哨科室,发热门诊、急诊、呼吸门诊患者数量骤增。这引起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即在全院疫情防控例会上开始部署应对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全院医护人员的危重症救治培训,同时叮嘱相关科室负责人,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孙永昌带领医生分析病例

作为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一线科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原有两个呼吸危重症监护病房(ICU),床位26张;两个普通病房,床位60张。2022年12月中旬,重症患者迅速增加,呼吸ICU床位已远不能满足需求。

在医院统一部署下,先后把呼吸一病房、风湿免疫科病房改造成两个呼吸亚重症病房,分别由呼吸科的常春主任医师、梁瀛副主任医师担任病房组长,迅速组织多学科医护人员成立新冠重症救治团队。

医生查房

几天的时间内,两个病房先后收满。医院随即决定,打破内外科病房划分,统一调配资源和人力,继续增开亚重症病房,做到“应收尽收”。医院首先是将消化科一病房转化为呼吸亚重症三病房,床位30张,由呼吸科丁艳苓主任医师作为组长,带领原消化科医师和护理团队,于12月22日晚上开始收治新冠重症患者。

与此同时,22日当天下午,医院通知盖晓燕副主任医师、伍蕊副主任医师,由她们担任组长,就地改造骨科四病房和运动医学科一病房,转化为呼吸亚重症四病房和五病房,共计床位78张。她们分别带领两名内科主治医师,10余名来自外科系统和全科医学的住院医师,以及原骨科和运动医学科的护士,于第二天早8点开始从急诊和发热门诊收治需要入院救治的新冠患者。

至此,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担任组长的呼吸亚重症病房达到5个,加上呼吸ICU和呼吸二病房,收治新冠重症和危重症的床位达到了204张。同时,医院进一步部署,根据患者需求及时增开病房。自12月16日起,在两周多的时间内,呼吸亚重症病房增加到21个,包括原有的各专科ICU床位,全院收治新冠重症病例的床位达到823张,并且全部收满。

亚重症21病房护士站

“救治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这句话对三院上上下下来说,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亚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的专业科室,救治水平的同质化到了接受检阅的时刻,考验着医护人员的基本功。在全院既往定期培训的基础上,医院又制定了强化的、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诊疗规范、格式化病历模板、临床路径等,让医疗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也为医院打破内外科藩篱、加速扩大呼吸亚重症病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新冠重症救治专家团队进行病例讨论

不仅如此,医院每天召开各部门及分院区疫情和重症救治例会,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牵头,成立了新冠重症救治专家团队,形成每日专家组例会制度、会诊制度、巡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同质化救治。

这次疫情应对,无论是工作多年的专家,还是刚刚入职的年轻人,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大家都主动请缨,让人特别感动。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既然是“国家队”,就要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到一线去。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体现着三院人承载生命重托的责任感和团结、奉献的精神。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冠重症救治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大家能安稳地过一个传统、祥和的春节,大年三十晚上能与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祝大家兔年吉祥、身体健康,在新的一年,踏踏实实工作,开开心心休假,到处转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专题链接: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