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信息来源: 校史馆
文字:杨瑷瑄| 摄影:杨瑷瑄、张欣| 编辑:青苗 | 责编:山石10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校史馆组织志愿讲解员前往图书馆东厅观摩学习“写在新中国建设的史册上——北京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展览”,并特别邀请展览策展人、党委宣传部高雷进行主题分享。
本次展览围绕新中国建设的发展历程,以丰富的主题和多样的板块全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大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高雷从策展团队的视角出发,结合展览策划和布置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与师生们进行了交流分享,共同回顾了北京大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辉煌成就。
高雷表示,为了向观众打造一部生动、立体、感人的历史画卷,展览团队在展板材料、展线布局、展示形式、灯光照明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力求通过精心的空间规划,令展览主次分明,大力提升其观赏性和体验感。高雷认为,策展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挖掘与呈现,更是与观众进行一场无声的深度互动。为此,他们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从观众视角出发,将历史和现实、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和丰富的展陈资料有机结合,努力为大家提供舒适的观赏环境,让观众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校史的厚重与北大精神的魅力。
在高雷的带领下,师生们不仅有机会重温一个个浓墨重彩的历史瞬间,更萌发出对策展办展的浓厚兴趣。大家不时驻足凝视,仔细品味展览的策划历程,并与高雷进行了互动交流。
高雷作主题分享
校史馆副馆长刘静总结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的历史是校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雷的分享从策展人的角度出发,为展览建构了更加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空间,这对文化传播及讲解质量的提升均有着重要意义。她鼓励大家深入学习策展思路、加强校史研究,同时注重将过去与现在相结合,将历史与发展相联系,在未来的讲解工作中对学校历史作出更好的理解与诠释,讲好新时代的北大故事。
师生们认真聆听
观摩学习结束后,师生们既进一步坚定了自身的理想信念,又感受到了策展艺术的魅力与重要性。大家纷纷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类似的活动之中,深入学习策展理念,从多元、丰富的视角持续做好校史讲解工作。
集体合影
成员感受:
非常荣幸有机会跟随校史馆志愿讲解队伍的师友们一起参观“写在新中国建设的史册上”专题展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高老师关于策展初心、内容选取和布展细节的分享,他带我们深入了解了北大人与新中国奋进同行的历史。作为一名校史讲解者,我备受鼓舞,在以后的讲解中,我们定当更加生动地讲好北大与人民同在、与时代共进、与祖国同行的故事,以实际行动弘扬北大精神和家国情怀。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3级博士生高子妍
非常有幸在高老师的讲解下,参观了“写在新中国建设的史册上——北京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展览”,感触颇多。一方面,高老师对展览的每一个角落很是熟悉,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做工,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这种敬业负责的精神令我们动容。另一方面,高老师对展览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娓娓道来,而且语言幽默又富有深度,让我们印象深刻。从这当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高老师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策展工作的自豪感,对北大不断进取的希冀和信心。此外,高老师教给了我们如何从冗杂的材料中选出重点,如何选出最适合展览目的、最富有展览特征的材料,这些与我们的讲解工作息息相关,为我们的讲解工作提供了好的样本,也给予了我们很有力量的鼓舞。
——数学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董哲坤
高老师的讲授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从策展人的角度展示了展览的历程。比如在浩瀚的资料中,如何精当选取资料;在艺术方面,如何兼顾美观与内容;怎样布局具有易读性、怎样布展更有整体性和层次性、怎么充分利用场地特征划分层次等等。这些令我对策展艺术也有了更为深入认识和理解。
——经济学院2023级本科生杨洪威
高老师的讲解不同于以往常见的展览解说,不仅是聚焦于展览内容本身,更是从一位策展人的角度深度剖析了整个展览的生成过程:从展馆整体布局设计的创新,到每一处细节的材料与工艺,从展览内容的选择设置,到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作为一名策划者、创作者,高老师讲述自己作品时的热情与专注深深感染了我,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关于展览讲解的启发。我意识到,讲解员不仅要讲清楚每一块展板上的信息,更要把握展览的整体思路框架,引领观众超越图文,探索展板之外的思想与故事。
——元培学院2024级本科生张加弛
专题链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