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学科与时代——纪念王瑶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座谈会暨新版《王瑶全集》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24年6月11日,“学人、学科与时代”——纪念王瑶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座谈会暨新版《王瑶全集》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北京大学高等学校文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与河北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及期刊媒体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王瑶(字昭琛,1914—1989)是我国著名文学史家,在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均有精深的造诣。他的《中古文学史论》早已成为中古文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其《中国新文学史稿》创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范式。王瑶长期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对北大乃至全国现代文学学科有奠基之功,其研究视野与治学方法深刻影响了几代学人。学术贡献之外,王瑶更以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独立开拓的思想探索、深刻隽永的表达方式,成为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的一道风景。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期间调入北大中文系起,至1989年去世,王瑶先生在北大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整整37年。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在致辞中从学人、学术和学科三个层面对王瑶先生的历史意义作出总结。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陈平原对到场嘉宾、筹办人员表示感谢。河北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董素山从著作的角度生动讲述了王瑶先生的学术生涯,并介绍了《王瑶全集》再版的基本情况。

第一场专题发言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远东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回忆了王瑶先生的教学方法、育人风格。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赵园认为,后辈学者对王瑶先生的纪念不仅是个人的学术盘点,也是为相关学术工作在更长的历史时段、更广阔的位置内锚定位置。陈平原分享了策展过程中的详细工作,由此延及王瑶先生生平及其思想的诸多内涵。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从自己同王瑶先生的三次交往出发,表达了对王瑶先生的敬意和怀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家炎、鲁迅博物馆研究员王得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凌宇、王瑶先生家属王超冰先后通过视频发言,分别从学生、友人、亲属等角度描绘了王瑶先生为人为学的生动细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详细讲述了自己作为民间文学的学者问学、受教于王瑶先生的经历。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教授黄子平表示,王瑶先生和时代的关系丰富而复杂,我们要充分认识、结合王瑶先生的所处情境,理解他的发言和写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商金林认为,王瑶先生在学术之外关心所处时代的政治,具有深切的情怀。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郭小聪表示,王瑶先生具有令人敬畏的独特魅力,在学术上具有独树一帜的历史感、时代感,这种高度与深度至今仍未被超越。国台办信息中心主编张国祯高度肯定了王瑶先生对自己几十年来的思想指引,重点介绍了王瑶先生晚年的经历,以及王瑶先生对社会问题与学术研究关系的理解。国务院港澳办巡视员谢伟民认为王瑶先生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其弟子们也继承了王瑶先生的努力,在各自领域内成就斐然。

第二场专题发言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辉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基于自身的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经历,介绍了王瑶先生在中国文学史各方面的影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福贵从王瑶先生宏观的学术视野出发,评价了王瑶先生的文学史观。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关爱和从清华学风传承的角度谈论了王瑶先生的学术贡献。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分享了有关王瑶先生为师之道和学脉传承的感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文顶着重评价了王瑶先生对现代散文研究的开创之功和重要贡献。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从历史细节出发,展示了王瑶先生的学术品格和为人性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从现代文学研究界王瑶、李何林、唐弢的“三足鼎立”格局出发,介绍了王瑶先生的独特贡献,并代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同人对学会首任会长王瑶先生的巨大贡献表示敬意。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魏建着重讲述了王瑶先生作为教育家的一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解志熙表示,王瑶先生为人为学都坚持高标准、高要求,由此达成了博古通今的境界。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高恒文认为,正是基于对人情世故和历史趋势的清晰认识,王瑶先生得以保留自身独特的魏晋风度。

闭幕式由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风主持。在热烈的掌声中,纪念王瑶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座谈会暨新版《王瑶全集》发布会宣告落幕。

会议合影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