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在北京大学上映

10月26日晚,中法合拍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2024北京高校专场开启第三站——北京大学,众多北大师生与本片主创及专家嘉宾参与观影。

《康熙与路易十四》由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策划、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出品,是为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而创作的纪录片,在中法两国实地取景拍摄。影片讲述了300多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6名国王数学家远赴中国,以此为契机,清朝皇帝康熙与素未谋面的路易十四展开积极互动,两国开启了影响深远的科技、商贸和思想文化交流的故事,书写了一段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篇章。

本次观影会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研院院长杨立华主持活动。出席活动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孝聪、高毅、欧阳哲生,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康熙与路易十四》的主创代表,本片总监制、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本片制片人董培雯。

杨立华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这部影片展现的是300多年前中法交流的一段历史佳话,意义深远。北京大学在法国的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研究以及中法交流史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名家辈出。李孝聪、高毅受邀担任本片学术顾问,为影片奠定故事主线。这场电影放映以及多位专家学者的讨论,能够更好地增进中法友谊,揭示这段历史对文明互鉴的意义。

喇培康在致辞中表示,该影片深刻反映了习近平主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重要理念,展现了中国大国气度,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同时还表达了中法友谊源远流长、交流互鉴成果丰硕、两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主题思想。在形式上,这部影片具有“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国际传播,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特点。他感谢北京大学专家学者担任顾问,为本片打下扎实的学术根基。

在场师生共同观影。影片展示了在康熙和路易十四的推动下,两国科技合作催生了中国第一张具有科学意义的《皇舆全览图》,范围涉及1100万平方公里,不仅第一次标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而且西藏、新疆和台湾均包含在中国版图之内;两国商贸交流给双方带来巨大实惠,特别是中国商品进入法国后屡屡掀起“中国热”和“中国潮”;两国思想文化交流使一大批包括《论语》在内的中国古籍经典传入法国,对法国思想界、学界,特别是对后来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启蒙运动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实现了西学东渐,同样做到了东学西传。

嘉宾合照,左起:韩笑、喇培康、高毅、李孝聪、欧阳哲生、董强、董培雯

台下观众踊跃提问

放映后的交流环节中,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对《康熙与路易十四》给予了高度评价。高毅表示,本片很有意义,给观众带来的启发是“既要对西方文化保持开放心态,同时更要对我们的中华文化充满自信,认识到东学西传对现代文明的奠定非常重要”。李孝聪称影片的拍摄角度很新颖:“从白晋的角度,通过他的眼睛,通过他走过的地方,生动地向观众直观展现这段历史,这样的手法我认为是很成功的。”欧阳哲生用“内容震撼,有视觉冲击力”来评价影片。董强则强调,本片从宏观角度高屋建瓴地表现这段历史,“有益于大家拓宽视野”。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