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赴河北省开展“重走赶考路,圆梦新时代”主题思政实践课程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了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交出一份属于北大青年法律人的时代答卷,北京大学法学院组织师生以“重走赶考路,圆梦新时代”为主题,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景区、正定县与雄安新区等我国著名发展地标开展思想政治实践课程,重走赶考路,学习红色精神,砥砺思想品格。本次课程关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着眼街头巷尾、衣食住行、个体经历等小切口、小情景,在实践中发掘我国发展历史与前沿交汇处蕴含的宝贵经验与真切情感,以蕴养、提升青年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增强青年的理论素养与党性修养,为建党百年献礼。

7月9日,法学院团委副书记(兼)李超富与课程助教刘琦、韩萍组织实践团12名本科生召开行前动员会,申明课程意义、考核要求、安全事项、组织纪纪律与行程安排并发放物资,同学们在会上互相认识,交流对于思政实践课程的理解与期待,为课程的顺利开展作了充分准备。

感悟正定发展,追寻奋斗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指出:“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时,心系人民,勇于担当,锐意改革,谋划发展,带领正定人民群众赶上时代大潮、奔赴美好生活。基于此,课程团队选择正定县作为行程的起点,前往正定县塔元庄村、荣国府、正定古城进行参观调研,切身感受总书记在此带领群众谋发展、谋复兴的奋斗历程,寻访一代代共产党员为党和国家矢志奋斗的先进事迹,引导同学们在追寻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足迹、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奋进道路中坚定初心使命。

7月11日下午,课程团队乘大巴车抵达正定县城。一进县城,师生一行就从一个小细节注意到了这里关乎民生和基层治理的现象。在持续暴雨的情况下,路面存在部分积水但并未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并且各处低地如地下车库口均已布置好了防汛沙袋,由此其民生工程质量过硬可见一斑。由于天气条件的客观限制,为了师生的安全,当日并未外出活动,而是在酒店中开展了座谈会,除再次强调组织纪律与行程安排外,还用集体学习、轻松的交流与才艺展示活动活跃了课程团队气氛。

课程团队在塔元庄村合影

7月12日上午,课程团队乘车前往正定县塔元庄村。塔元庄村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西,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工作时曾多次来村里调研,2008年1月和2013年7月,总书记又两次来到塔元庄,亲切看望乡亲们。塔元庄村曾是一个落后贫穷的乡村,在一代代党员干部与村民凝心聚力、不懈奋斗之下,现在发展为幸福美好的小康村。

刚进入塔元庄村,入目所见,高楼矗立,道路平坦,设施齐全,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俨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在导游的讲解引导下,同学们详细参观塔元庄村村容村貌、村民中心、村史馆与塔元庄同福模式展览馆,集体观看了塔元庄村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录片,深入了解在党和国家领导的殷切关怀、村委干部的实干担当与全体村民的共同奋斗下,塔元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历史与取得的巨大成就。

深入了解塔元庄村的历史与成就之后,更是引起同学们的思考,贫穷落后的塔元庄村是如何蝶变为如今美丽小康的新农村?在讲解介绍、参观学习、相互讨论之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在塔元庄村蝶变的过程中,“扎根”的作用尤为凸显:一是当地党员干部与对口负责的党员小组深深扎根于塔元庄村,“我就是党员,大家向我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正是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二是企业因地制宜地扎根于乡村,实行塔元庄同福模式这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乡村振兴新形式。

课程团队在塔元庄村参观

下午,课程团队参观了位于正定县城内的荣国府,也就是87版《红楼梦》的拍摄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高瞻远瞩地发现了影视基地的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大力支持其建设,这不仅繁荣翻新了古城文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事业,丰富拓展了人民生活,而且大力带动了正定经济的发展,成功开启了旅游业的“正定模式”。

在导游的引导下,课程团队仔细参观了荣国府景区内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府邸、游廊、小桥等,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故事,彷佛重温了《红楼梦》这部经典,身临其境般感受了古人的生活环境和其中文化底蕴。漫步于古色古香的景区,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群众,课程团队深切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定经济发展的远见卓识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更加坚定了积极投身强国伟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

在荣国府景区合影

课程团队前往正定南城门参观。正定作为雄关三镇之一,其古城墙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极具标志性,是难得的旅游和文化资源。登上城墙,看着带有岁月痕迹的砖石,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而之后在街道上观景,与城墙融为一体的灯光又充满了现代气息,历史与现代融合,文化与旅游一体,同学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县委书记时提出的“旅游兴县”战略的前瞻性与正确性。

傍晚的正定古城

参访革命圣地,传承赶考精神

7月13日,课程团队到达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也正是在此地提出了进京赶考的说法。西柏坡见证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孕育着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因而是课程团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接受革命精神洗礼的重要红色资源。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上午十时,课程团队参观了西柏坡陈列展览馆,到达展馆门前,同学们先是合影留念,然后整齐的排成两列,右手举拳,目光坚定,慷慨激昂地重温入团誓词。在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中,师生回溯入团初心、强化使命担当。

课程团队在西柏坡合影

课程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展馆详细参观。展馆设有12个展厅,这十二个展厅以时间线为轴,从平山县党支部的建立,中共中央由陕北转战西柏坡,三大战役,土地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到全国解放,进京赶考,到最后的走向复兴,由历史到现实,让课程团队看到了一幅宏大的革命历史画卷。展馆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例如当时的武器装备,书信文件等等,同学们驻足于一件件珍贵文物面前,更加深入的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以及头脑清醒、目光远大的胜利者图强自律的精神,纷纷表示将立志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和赶考路。

同学们在西柏坡陈列展览馆详细参观

课程团队在西柏坡合影

下午,课程团队来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它坐落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曾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当年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师生先后参观了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住所和工作地。简陋的家具、狭小的院落、由伙房改成的参会场所、由红蓝毛线标记的作战地图……处处可见当时环境之艰苦,条件之简陋,更加体现出共产党人吃苦耐劳、踏实朴素的作风,师生愈加切身体会到了伟大先辈们在建设新中国征程中的不易与艰辛,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踏实锤炼本领、艰苦奋斗、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参观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走进雄安新区,体悟千年大计

7月14日是本次课程的最后一日,师生一行前往白洋淀风景区、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与河北校友举行主题团日暨职业发展座谈会,深入了解“华北明珠”白洋淀的生态保护情况与红色底蕴,详细了解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整体规划情况与建设成就,并在座谈交流中感悟青年使命担当。

上午,课程团队抵达白洋淀。师生一行坐在船上游览,碧波荡漾,鸥鹭翔集,岸边芦苇郁郁青青,荷花随势而长,一派生机。在导游的讲解下,师生了解到芦苇资源实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建立起了白洋淀芦苇管护及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为白洋淀地区的长远发展和生态保护作出贡献。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绿水与城市共融,从而助力发展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将雄安新区建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同学们看到了美丽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

“华北明珠”

课程团队在美丽的白洋淀

课程团队抵达了位于白洋淀文化苑的嘎子村,参观了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深入了解白洋淀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艰苦斗争、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看着馆内翔实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再现的场景,师生们彷佛看到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犯下的累累罪行,更看到了雁翎队员们奋勇杀敌、抗击日军的光辉历史。一件件展品令同学们感受到了白洋淀作为革命老区的深厚革命文化底蕴,更令同学们备受激励,立志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嘎子村

在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参观

在白洋淀的参观既让同学们为这片土地的美丽风景感慨万千、赞叹不已,也对这片土地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基因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还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白洋淀治理与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文明思想,对美丽中国的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程团队在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合影

下午,课程团队来到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车辆抵达后,由于燃油车辆不得进入园区内部,师生一行换乘电动巴士车参观游览。这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雄安新区的能源结构改革的成效。

换乘电动巴士车到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参观游览

全新的建设理念,高科技的应用,使得雄安新区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面貌。无论是采用超低能耗建筑做法的“被动式房屋”,还是暖冷热一体化供应系统,亦或是路面采用的高透水材料,都让同学感受到新科技应用和能源结构创新的实践,感受到雄安新区营造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的决心。途中,课程团队来到了园区内的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厅内不仅提供“一对一”全程帮办、综合窗口一窗受理等人工服务,更是配置了叫号机、自助填单机、自助查询机、自助缴费机等设备以提高办事效率。在有限空间内,真正实现了功能性和服务性相结合,紧凑性和共享性相适配,提升了民众的办事体验,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将放管服改革落到了实处。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的参观让师生在实地考察中体会到了雄安新区建设中所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看到了新时代标杆城市的建设,看到了在可见的将来,一座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将逐渐建成,并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

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参观游览

课程团队在雄安新区合影

晚上,课程团队前往校友基地与河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的校友联合开展“学史明志砺行 共庆百年华诞”主题团日暨职业发展座谈交流会。河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秘书长何鑫,河北迈尔斯通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992级校友仲锡军,北京大学法学院2008级校友吴娇,北京大学2014级选调生、历史学系校友陈杰,北京大学2015级选调生、法学院校友王洁热情接待了师生一行。

在校友基地参观

何鑫秘书长代表校友会对课程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带领师生一行参观校友基地,并简要介绍基地的建设情况,鼓励同学们与校友们多多加强联系、沟通感情。北京大学法学院团委副书记(兼)李超富为校友们介绍北京大学开展思政实践课程的背景与基本情况,介绍了实践团这几天行程的概况与收获,并对校友们的热情接待与大力支持表示真挚的感谢,号召同学们把握此次座谈会的宝贵契机,向校友们学习,继承优良传统,争做新时代优秀的青年法律人。

课程团队与校友开展主题团日暨职业发展座谈交流会

同学们结合专业学习、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亲身经历和此次思政实践的参访学习畅谈心得体会,与校友们展开热烈而深入的交流。校友们结合燕园学习时光、参加选调的心路历程等,真诚细致地向同学们讲授了自己走出大学堂步入社会的经历与经验,并为同学们解答了校园生活、职业规划方面的困惑,令同学们受益良多。校友们勉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会后,校友们与同学们在校友基地合影留念,为这次的河北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课程团队与校友合影留念

7月15日,带着满满的感悟和收获,课程团队踏上返程。为期3天的实践中,同学们在正定县深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心带领当地百姓解放生产力、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在西柏坡重温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艰辛而光荣的革命历史,深刻领会了至今仍激励全国人民不忘初心、不懈奋斗的西柏坡精神的丰富内涵;在雄安新区亲眼见证“华北明珠”白洋淀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宏伟蓝图正逐步落地;校友们的真情分享更是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一代代北大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砥砺奋进的光荣传统。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几日的参观学习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倍受启发,同学们将带着这几日的所见所闻所感,坚定远大理想、肩负历史使命、锤炼专业素质、勇于实干担当,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贡献北大法律人的青春力量。

附部分学生感想:

从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正定塔元庄村,到见证革命足迹、砥砺赶考精神的圣地西柏坡,再到潜力无限、未来可期的雄安新区,河北之行给我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感触。有沉重的历史,有美丽的景色,有未来的思考,有当下的反思。砥砺自我,赶考不止,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青年人应该做出一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答卷。

——2020级本科生 闵祥洲

像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这次河北之行所体悟到的先辈精神,点燃了我内心盛装理想的角落。他们或者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民族寻找出路和方向,或者在转折的年代负担起一村一庄的未来,奔走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或者在新时代不断自我革新,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这些人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向着目标坚定前行。受到这样的感染,我辈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级本科生 董蔚颀

“赶考永远在路上”,无论是“华北明珠”白洋淀,还是千年大计雄安新区,都是对时代发展问题的一份答卷。

在参观白洋淀、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的过程中,更令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为了实现其建设要求而采取的各种新型技术手段,而是其贯穿于“赶考”过程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白洋淀修复与保护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美好生活画卷绘出绿色底色;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的放管服改革,让百姓少跑信息多跑,更为城市添一抹人情味......其赶考精神的外显不胜枚举。

我们书写自己的时代答卷、砥砺赶考之时,必须注意到人民是最大的阅卷人,唯有得到人民的认可,才可能得到历史与时代的认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变化、升级,而责任却不变地存在于你我肩上。

——2020级本科生 冯浩威

在雄安新区,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科技与制度的革新之中一步步得到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不再遥远,那些灿烂的未来在时空中慢慢向我们走来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雄安新区建设仍有一些不足,但这没有打消我们对雄安建设的信心和奔赴梦想的使命感,而是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雄安与中华大地。在这种新时代逐梦的希望与新时代建设的问题交织下,我们一方面仰望到历史上的伟大成就、感动于前辈们的奉献付出,从而深刻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一方面发现了很多从前没有注意的现实问题,也坚定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信念与决心。

——2020级本科生 芮泽华

“赶”中蕴含着时代的紧迫感,“考”则说明党时刻准备接受人民和时代的考验,赶考中可见老一辈革命家的头脑清醒、目光远大,而这一次重走赶考路更是点燃了青年学生内心奋斗的热血与激情,提高了青年的政治站位、思想认识与党性修养,激励青年法律人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专业素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2020级博士生 韩萍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