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论坛(2023)分论坛“全球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举行

2023年11月3日至4日,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韩国崔钟贤学术院主办,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承办的第20届北京论坛(2023)分论坛“全球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举行。分论坛聚焦全球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探讨人口可持续发展热点议题,充分回应北京论坛(2023)“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承与互鉴”的主题。国内外相关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作主题报告和交流讨论。

合影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功教授为开幕式致辞。陈功指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对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他表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时刻关注国家人口动态,希望同广大的研究机构、专家共同努力,探讨全球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寻找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可行方案。

陈功致辞

上半场由陈功主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杜鹏教授作主旨报告。下半场由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新明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张俊妮代表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杜克大学医学院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和老年医学部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杰出研究学者曾毅,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刘岚作主旨报告。

贺丹的报告题为“构建积极生育保障制度,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她介绍了我国当前少子化特点及国务院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进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她基于对国外生育模式的研究,提出应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生育保障体系,以全民的生育保险制度、均衡的婴幼儿照护补贴制度和主动的生殖健康促进制度支持婚育服务体系的发育成长。

贺丹作主旨报告

杜鹏的报告题为“中国人口老龄化与高质量发展”。他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从多角度分析了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他提出要及时了解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量、全面加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创新基本养老服务形式与内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下沉,促进养老发展以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杜鹏作主旨报告

李实的报告题为“中国低收入人群现状及其改善路径”。他提出要在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法治社会建设方面以实际举措做大“蛋糕”,通过基础性制度安排缩小收入差距分好“蛋糕”。针对制定“提低”政策体系,他提出要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提供更多创收机会条件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张俊妮的报告题为“人口健康老龄化,家庭幸福,以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她从严防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入题,指出年轻人独居与空巢老人比例大幅上升将影响人口健康,夫妻恩爱和谐与尊老爱幼代际互助是家庭幸福的根基,提出积极构建生育友好社会和努力倡导家庭幸福非常有益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刘岚的报告题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她介绍了北京、上海、深圳、石家庄、合肥等地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情况,指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具有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多元养老服务供给格局、“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和社会工作嵌入社区养老服务等创新模式,提出促进综合性、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普惠性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做好养老服务输送体系建设,开展专题调查研究等建议。

6213578b140848bb85cb34b026013b21.png

主旨报告发言人(由左至右:李实、张俊妮、刘岚)

第一场主题报告由刘岚主持,哥伦比亚老龄中心、国际长寿中心副主席Maureen Henry,伦敦国王学院老年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杨维,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米红作主题报告。第二场主题报告由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张蕾主持,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经济学系副教授陈希,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主任、人口研究所所长蒋耒文,密歇根州立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孙飞作主题报告。第三场主题报告由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振杰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主任左美云教授,纽约大学迈尔斯护理学院副院长、纽约大学老龄孵化创新中心联合主任、全球健康终身讲座教授吴蓓,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作主题报告。第四场主题报告由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助理教授郭超主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刘丹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张艳霞作主题报告。

Maureen Henry的报告题为“良好的健康与福祉:减缓衰老速度、综合护理并衡量结”。她分析了全球人口结构年龄和性别分布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影响,论述了健康寿命、财产累积、支援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对抗生理老化的策略、社会保障的健康体系和成果测量的方法等议题。

杨维的报告题为“中国老年人灾难性医疗支出与心理健康:社会医疗保险的调节作用”。她分析了经济保障、社会政策与老年人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设置了经济保障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优化社会政策改善老年人经济状况来提升其心理健康的研究目标,阐述了医疗支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和社会医疗保险在其中的缓冲作用。

米红的报告题为“中国人口结构动态演进对乡-城养老保险体系优化的系统仿真(2023—2050)”。他分享了浙江大学在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三态叠加”的中国人口特征、城乡居保制度优化的政策仿真、中国长护险发展阶段评估和结论与政策建议等内容。

ca902e044d104a82b57a044e1a6300c6.png

论坛第一场主题报告人和主持人(由左至右:Maureen Henry、杨维、米红、刘岚)

陈希的报告题为“中国、英国、欧盟和美国社区生活的失智症和功能障碍老年人群体的长期护理”。他对比了中国、英国、欧盟和美国在长期护理方面的政策和实践,指出中国正式的LTC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系统性挑战。

蒋耒文的报告题为“人口老化与气候变化”。他对四个亚洲国家的消费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综合评估模型(PET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环境因素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动态关系,预测人口老龄化可能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减缓效应。

孙飞的报告题为“气候变化和老龄化应变: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中国老年人认知健康的影响”。他使用CHARL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的分析方法,指出低碳政策会影响老年人认知健康,在城市层面和个人层面该影响均显著。

ff838a8ef5c84e4e96ab8c2b3a227638.png

论坛第二场主题报告人和主持人(由左至右:陈希、蒋耒文、孙飞、张蕾)

左美云的报告题为“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与服务发展洞察:基于纵向比较的视角”。他从中国智慧养老发展背景切入,通过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的纵向分析、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对比分析,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与服务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吴蓓的报告题为“利用人工智能和技术改善老年人的社会孤立和孤独感”。她从社会隔离与孤独的定义入手,指出社会隔离与孤独感已经日益成为老年人所担忧的问题,提出可以通过技术干预减少社会隔离与孤独感,介绍了ChatGPT在降低社会孤立和孤独感方面的作用。

杨菊华的报告题为“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积极老龄化关系研究”。她从中国迅速增长的老龄化问题切入,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积极老龄化的根本保障”“积极老龄化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以积极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63ed0c23dd09489e9c8d411d54b7bb50.png

论坛第三场主题报告人和主持人(由左至右:左美云、吴蓓、杨菊华、王振杰)

刘丹霞的报告题为“老年照护资源禀赋、村民公共精神与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性——来自韶关试验的实证研究”。她回顾国内外互助养老模式文献,指出韶关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提升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性的成效比较显著,并强调老年照护服务对老年照护资源禀赋和村民公共精神具有积极效应。

张艳霞的报告题为“协同治理视角下中国农村原居安老的实践模式”。她介绍了原居安老实践模式以及在中国农村的实现,沭阳的居家的上门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日间照料、嵌入式机构服务、张家港虚拟养老院、乡镇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助餐服务等案例。

7c5aafdaa0034496b8cd9460257e33cf.png

论坛第四场主题报告人和主持人(由左至右:刘丹霞、张艳霞、郭超)

宋新明作大会闭幕发言。他总结道,会议期间来自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入探讨了包括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家庭照护、劳动参与以及数字包容性在内的多个议题,为后续进一步开展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视角,奠定了重要基础。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将始终关注人口问题,积极建设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开放性、智库型的交流平台,为推动老龄化议题的研究与实践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为推动全人类的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宋新明作闭幕发言

国际战略年banner.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