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信息来源: 人工智能研究院
编辑:麦洛 | 责编:山石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学科质量年”工作主题、加快推进顶尖学科建设,10月13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举办2024年度学生大会暨第二届人工智能学生科技节活动。
10月13日上午,年度学生大会在未来科技大厦举行。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元培学院院长李猛,计算认知与常识推理研究中心主任、通班科研实践负责人王亦洲,通班班主任朱毅鑫、杨耀东、唐希源、梁一韬,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院长郑卿等教师,全体通班、智班学生等参加。
大会现场
李猛指出,自2021年起,元培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设计了一套前沿的通用人工智能方向人才培养体系。李猛为通研院授牌,正式成立校外科研实践基地。他认为,实践基地的成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期待其成为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的摇篮,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李猛致辞
人工智能系统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经过几个学期的探索,基于整体实践成果与师生反馈,王亦洲为大家介绍了新学年北大通班科研实践课程的总体安排。近年来,学院在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涉及AI核心领域。新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课程分为三个阶段,从基础知识到小型项目实践,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学术表达能力。
王亦洲发言
朱松纯就“聚焦通用人才智能,培养世界一流人才”这一主题展开报告。他从自身经历观察出发,认为经过20年的发展,在北大、通院等多方支持下,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科研和教学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朱松纯指出,目前正处于北大“学科质量年”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在国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北大的人工智能教育不仅限于学术研究,还应注重包括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在内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北大与北京通研院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用高质量教育支撑高质量发展,执行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要求。
朱松纯发言
大会最后分别举行了宋庆龄未来助学金颁奖仪式、黄亦聪奖学金颁奖仪式,鼓励同学们发扬光荣传统,勇担职责使命,怀着敢为人先的精神,守正创新,助力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为国家智能领域发展贡献力量。
当天下午,第二届人工智能科技节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作为人工智能研究学院的学术交流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科技节相较于上一届规模更大、互动环节更为多元,既为学生科研成果展示创造了舞台,也为通用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交流搭建了平台。
朱松纯致开幕词。“去年的科技节圆满成功,为今年更加精彩的展示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朱松纯表示,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排名已跃居世界第一,体现了学校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和支持;科技节旨在鼓励学生进行原创性研究,追求全球首创的成果。活动不仅是科研展示的平台,也是人才培养的汇报平台,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他代表研究院期待同学们在科技节中获得启发,明年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以“智”会友,以学促思。来自北大通班、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博士生及学校其他院系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同学们带来了90项发表在顶刊、顶会上的科研成果与课题,研究涉及自然语言理解、认知推理、计算机视觉、具身智能、AI+医疗、AI+芯片和AI+人文社科等多个交叉领域与方向,成果颇丰。除了整齐排列的科研海报吸引同学驻足与论文作者交流之外,本次科技节进一步加强学术性,根据报名课题的数量及方向,专家评审组筛选出10篇优秀作品,其中5篇在现场进行口头报告,在算法、硬件、AI与人文社科结合、科技前沿等多领域为师生们带来精彩绝伦的汇报。活动中,600余名师生热烈讨论、友好交流、分享学术观点、获得学术启发。
活动现场
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学科质量年”为契机,加快世界一流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步伐,将“学科质量年”落实在育人体系的完善上、体现在科研质量的提高上、体现在学术成果的增加上,助力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作出更大贡献。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