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会”举行

2021年12月3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老化学楼217中心会议室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科社部主任、一级教授王怀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韩振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陶文昭出席会议并作线上发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宗良,哲学系教授王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志民、郭建宁、白雪秋、李少军、程美东、宇文利、刘军、周良书,哲学系助理教授张梧,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博士后董彪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博士、硕士生现场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博雅讲席讲授、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丰子义主持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致辞。

会议现场

仰海峰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历史经验,明确了历史方位,明确了当下的方位,确立了下一步发展领导核心的力量、发展的方案。学习贯彻全会和《决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他衷心祝贺研讨会及时举办并期待学习研讨有收获,中心工作有拓展。丰子义认为,六中全会通过第三个历史决议是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重点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历史意义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回顾总结了党从哪来、有什么经验、党下一步往哪走、有什么目标的问题,这个决议就是让历史告诉未来。《决议》总结历史,让党的历史成就来说服人,让历史经验告诉人、教育人,让党的精神鼓舞人,让历史规律来启迪人。王怀超以“从百年奋斗征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题作了分析,他重点对《决议》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解读。辛向阳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主题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了系统阐释,他认为,《决议》总结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自我革命。他系统阐发了关于自我革命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的动力等重要问题。肖贵清从文本出发对第三次历史决议作了解读,他认为,要读懂《决议》首先要深入学习文本,同时不能忽略习近平总书记对《决议》的说明。他建议,要对照和结合前两次决议深入地理解这次的《决议》。韩振峰从《决议》的第七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入手,介绍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陶文昭以“中国共产党人气质精神的锻造”为题作了解读。

校外专家线上发言

研讨会第二阶段由宇文利主持。闫志民从科学社会主义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解读了《决议》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他认为,《决议》中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论断,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他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对此进行了分析。黄宗良以“主题、主义、主心骨”为题作了报告。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经验总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政治经验角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间的关系;经济经验角度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文化建设经验中“马中西”的优秀文化成果。黄宗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还分析了当前我们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王东围绕“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实践理论创新的十三个历史性成果、五大历史意义、习近平的党史观等内容作了解读。郭建宁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题作了报告。白雪秋、李少军、程美东、刘军、周良书、张梧分别从改革开放问题、中国共产党敢于坚持斗争的重要性、《决议》与政治纪律建设关系、如何看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史学方法总结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的经典命题和核心问题等方面对《决议》作了解读。

丰子义对研讨会进行了简要总结,他号召大家继续深入学习全会和《决议》精神,并把学习贯彻全会和《决议》精神与中心的研究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站位、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认真做好“十四五”期间的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工作,以更优异的成绩完成北京大学文科基地建设的任务,为党和国家的宣传思想和理论研究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banner.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