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 百周年纪念讲堂推出“四史”教育系列电影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百周年纪念讲堂推出“四史”教育系列电影课,旨在让广大党员、师生群众在影视作品中收获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深刻的历史感悟,牢记初心使命、坚定责任担当。

讲堂推出“四史”教育系列电影课

“四史”教育系列电影课由专家学者从四万余部典藏影片中甄选并组织专项编研,影片经过专业数字修复,画面和声音都更加清晰鲜明。导赏短片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导师讲授,带领观众深入了解影片的历史背景、影史价值、艺术风格,打造出集导赏短片和修复影片于一体的电影党课。七一建党节之前,讲堂计划每周推出一至两部“四史”教育电影课,首期于4月29日下午在讲堂观众厅放映电影《青春之歌》。影片改编自杨沫的同名自传体长篇小说,讲述了知识女性林道静几经周折与磨难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放映现场

以史为鉴,重温百年恢弘史诗;以学为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四史”教育系列电影课通过模式创新,发挥电影文化载体的教育作用,用更适应信息时代的全新方式,在北大校园内生动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和学习工作,引导青年学子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

系列之二:《党的女儿》

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电影欣赏传统,二十年来,讲堂平均每年放映电影百余部,总计为近三百万人次提供观影服务。电影不仅成为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更成为北大素质教育、开拓文化视野的重要平台。作为北大校园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百周年纪念讲堂将继续致力于弘扬高雅艺术、服务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持续将红色经典陆续引进北大校园,让艺术光影和红色基因持续闪耀在北大青年学子心中。

部分师生观后感:

映后交流

大二上中国当代文学课时,我曾阅读过《青春之歌》的小说,今日有幸在百讲观看了1959年版的电影。影片极富油画感的鲜明色块与澎湃的背景交响乐仿佛召唤我重回革命年代。当荧幕上出现“北京大学”四个字时,影片内的老北大与影片外的新北大仿佛合一了。

——中国语言文学系2018级本科生 胡诗杨

出走于旧家庭和“新家庭”,徘徊于乡村、城市以至于监狱的地域空间,这既是电影中道静的人生轨迹,也是走向革命的知识分子所共享的心路历程。对于代表革命者的道静而言,革命即意味着超越当下,走向纵深而广阔的历史。如果把这样的矛盾放在电影放映的当下去观照,电影放映课对于我们的教育,或许便是将处于平面化生活的我们重新拉回那个真实的、炽热的历史空间,让我们明白:没有什么美好是理所当然的,当下安宁的背后是一代人用梦想和热血所写下的不可磨灭的青春之歌。

——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本科生 徐艺轩

我年轻的时候就看过这部影片,这次重温经典,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再次被革命志士为了理想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慷慨捐躯的精神所感动,更为了新中国各项事业取得的骄人成绩而自豪。祝福党百岁生日快乐!

——会议中心退休支部 张玉华

微信图片_20210317164638_副本.jp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