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举办“新时代青年论坛”第十四讲“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

8月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主办的“新时代青年论坛”第十四讲:“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在北京大学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中馆举行。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孔繁斌教授作主旨报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作交流发言。论坛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韦欣研究员主持。

会议现场

韩毓海介绍了“新时代青年论坛”的创办宗旨和发展历程,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所在,也是新时代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必然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主旨报告环节,孔繁斌围绕现代化与公共服务协同演进作专题演讲。他指出,现代化治理存在两个脉络:其一,高度组织化的政府治理体系,以科层制组织为代表;其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公共服务状况。现代性问题意识的积累,须从公共服务维度予以强化。中国式现代化有一个贯穿性因素就是公共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驱动力量之一在于公共服务现代化。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知识构建历程,其共识体现为“所有的行政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既是一个理论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学术研究需要超越关于公共服务的表层知识而予以认识论的阐述,将公共服务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生态性因素推进至经济社会再生产的内生性因素。今天,我们应该基于现代化变迁与公共服务协同演进之立场,进一步关怀以下的知识议题:形成关于现代化进展中公共服务知识的完整性构建;呈现和确立公共服务在理解共同体运转中所具有的理论意义;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中基于制度优势发展公共服务的体制和政策。孔繁斌指出,应当进一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服务理论和体制,探索解决公共服务问题、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中国方案。

孔繁斌作主旨报告

在交流发言环节,武汉理工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吕松教授深入阐述了高校教师和高校党支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角色与责任。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应当通过教学和科研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高校“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通过创新教育、科技成果转化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发言学者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徐嘉、吴秋怡、尚哲、续继、吕松

中共苏州市社会组织委员会第一党建工作站负责人徐嘉秘书长分析阐述了党建引领下的非公经济有序参与第三次收入分配的实践逻辑。作为共产党在微观经济领域的“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是传递党和国家治理意志的重要通道,将党建工作融入非公慈善基金会的运行和发展全过程,能够确保基金会的正确发展方向、激发公益基金会慈善工作的活力、抑制基金会在慈善工作中的潜在逐利行为,使基金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非公上市公司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功能,积极倡导企业慈善基金会在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构建良好的市场-社会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续继副研究员围绕全会的“推进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命题展开讨论,并阐述了1994年以来消费税改革历程和改革目标。他认为,现有消费税制度存在征收结构单一、征收范围较窄、征收力度不足等问题,消费税改革对充分发挥消费税三大职能具有积极意义。消费税征收从生产环节向批发零售环节转移,有助于缓解地方税收间不平衡,探索中央地方消费税分成方案则有助于缓解“营改增”后地方财政压力。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龚宏龄副教授分析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数字政府建设问题。她指出,数字政府建设存在十分明显的非均衡问题与差序格局。在其中,作为普通多数的追赶型城市,其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出明显的“开卷式”应考特征:一方面以政策目标任务为指向,自下而上遵从响应;另一方面又以对标示范引领城市、学习借鉴其典型经验做法为实现路径;二者的成效常以考核评比的形式呈现,而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示范经验与本地适用之间的差距又激发地方政府不断调适改进。此“开卷”过程整体遵循着技术平台建设、结构流程重塑、政务服务优化的内核轨迹;并且,组织高位统筹、典型经验示范、考核评比督促、本地调适改进等多元共促,从权威、创新、考评和自洽等维度形塑着追赶型城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应考逻辑。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尚哲副教授介绍了北京市基层治理实践与研究中的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规模和功能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心理健康服务、养老助老服务、好家风宣传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并在某些社区中推动了社区自治,这些做法对于把社会心理服务融通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秋怡助理研究员围绕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完善命题展开讨论。他认为,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既是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完善国家与社会之间治理界面的关键环节。随着行政执法改革的纵深推进,以往行政处罚权停留在区级职能部门的制度安排已难以满足基层政府尤其是经济发达镇政府的执法需求,出现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典型执法困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先的执法困境,但在实际运行中又出现了新的执法困境,亟需理顺条块关系,建立对应的条块协调机制。

与会嘉宾和参会师生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相关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与实践问题的认识。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