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3 信息来源: 计算中心
编辑:青苗 | 责编:燕元2024年11月29日下午,2024年“京华杯”信息安全综合能力竞赛在北京大学哲学楼201报告厅举行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出席闭幕式的嘉宾包括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马皓,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小平,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贾方健,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新民,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张甲,清华大学网络研究院副研究员、学生战队指导老师诸葛建伟,北京大学计算中心网络安全室主任、北京大学PKUCC战队指导老师周昌令,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北京大学PKUCC战队指导老师韩心慧,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文伟平,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刘先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李博,以及来自蚂蚁集团、微步在线、深信服、腾讯TSRC和OpenHarmony社区等企业和社区的代表。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6名学生获颁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解题先锋奖等75个奖项。
马皓表示,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间”,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肩负着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师生安全意识的重任,同时还需选拔并培养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为国家网络安全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他还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近年来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鼓励同学们抓住机遇,在广阔的网络安全领域中努力探索和开拓创新。
马皓致辞
张小平从赛事举办的巧合与意义切入,指出THUCTF和GeekGame分别是第八届和第四届,今年是两校联合举办“京华杯”的第二年,也是首次以共同闭幕式形式呈现。他强调网络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则是重中之重。他希望通过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不断提升比赛的影响力,共同为国家网络安全力量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小平致辞
周昌令在发言中回顾了本次大赛的筹备情况和亮点。他强调,当前网络安全产业面临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高校有责任通过比赛和实战演练等方式,培养并输送优秀人才。未来,战队还将积极拓展与产业界合作,让成员有更多锻炼提升的机会。
周昌令发言
诸葛建伟从清华大学第八届网络安全技术挑战赛线上赛清华大学同学们的参赛情况、选手的赛后反馈等多方面介绍了比赛组织和反响。此外,他特别介绍了本次引入的比赛新形式:IoT线下赛。本次线下赛面向零基础同学,以硬件和无线安全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学习更多与硬件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该新形式收获了良好反响,进一步拓展了比赛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诸葛建伟发言
竞赛组委会的各位同学也分享了比赛的一些相关情况。来自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的2022级博士生肖元安介绍了比赛相关的数据统计以及选手反馈;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的2024级博士生李义申介绍了本次比赛部分题目的命题背景、思路与花絮,同时对清华大学Redbud战队作了简要介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2021级本科生张子苏则分享了北京大学CTF战队和参赛情况。
2024“京华杯”信息安全综合能力竞赛于10月12日至10月19日在线上举行,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是第四届北京大学信息安全综合能力竞赛(PKU GeekGame)和第八届清华大学网络安全技术挑战赛(THUCTF)的结合,旨在普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知识、提高师生网络安全素养,并选拔优秀同学加入两校CTF战队。比赛由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联合指导,由“京华杯”信息安全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主办,由北京大学PKUCC战队、北京大学学生Linux俱乐部、清华大学Redbud战队、清华大学学生网络安全技术协会承办,并得到了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微步在线科技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腾讯安全平台部TSRC、OpenHarmony项目群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赛吸引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校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外选手热情参与。总参赛人数达到2585人,创下历届新高。其中,北京大学选手448人,清华大学选手313人,专业和年级分布多元化。比赛赛题内容丰富有趣,基于真实场景,难度适中,覆盖网络安全的多个领域,选手们的优异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北京大学一等奖、清华大学特等奖选手领奖
全体嘉宾、老师、选手合影留念
获奖名单:
北京大学一等奖、清华大学特等奖:刘胜与、孙嘉伟、田昊、孙昊楠、杨帆、张隽恺
北京大学二等奖、清华大学一等奖:翁伟捷、熊彦铭、何润之、张祥伟、陈国赐、张宁远、王诚科、侯家恒、周圣杰、刘子瑄、游宇凡、张庭瑞
北京大学三等奖、清华大学二等奖:曲思睿、李博海、杨浩斌、黄博奕、张远洋、赵子熹、朱晗宇、刘俊豪、黄翟、周宇轩、赵陆森、王飞扬、顾嘉琪、郑希诠、于程、王子恒、孙维孝、蔡双羽、刘丹清
北京大学优胜奖、清华大学三等奖:刘仲皓、徐海翁、高乐耘、孙坝、柯绎思、孔启皓、李安、王瑞环、张之恒、湛梓豪、苏睿、疏彦凯、柯怿憬、崔璠、黎奕欣、龚欣洋、陈鑫海、吕浩鑫、陈硕航、戴嘉震、袁屹宁、吴其轩、蒙瑞俊、潘徐成、谭俊健、曾冠阳、张瀚宸、郑东森
解题先锋奖:朱晗宇、田昊、孙昊楠、杨浩斌、翁伟捷、熊彦铭、孙嘉伟、丁明朔
新生特别奖:张宁远、周圣杰、王飞扬、刘丹清、吴其轩、张怀沙
IoT优胜奖:刘胜与、张宁远、杨浩斌、蔡双羽、张隽恺、刘丹清
组委会特别贡献奖:肖元安、张子苏、冉盛文、邢其正、汤博文、李睿涵、刘展鹏、李义申、张家赫、于新雨、郑轶天、陈张萌、乔胜星、邹远鑫、黄正、孙远航、石贺天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