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承汤一介先生的事业,高质量推进《儒藏》工程——《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韶蓉发言

编者按:2022年5月2日上午,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考察北京大学4周年之际,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4周年前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大学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座谈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等校领导以及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各学部主任,医学部领导班子成员,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院系和附属医院的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韶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集成电路学院教师王润声,北大第三医院医生、援鄂国家医疗队队员吴超,考古文博学院2019级直博生、学生联合党支部书记吴琪瑶,拉脱维亚留学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博士生安泽等8位师生代表先后发言,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介绍了有关学习工作情况。经发言人本人审定后,新闻网现予全文刊登,供师生和读者参考。

作为《儒藏》中心的一员,和《儒藏》工程的参与者,我很荣幸能借此机会汇报总书记对《儒藏》工程的关心关怀以及《儒藏》工程的进展情况。

2014年5月4日,也就是8年前的校庆日,也是这样一个风清气朗的和煦春日,上午9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人文学苑,看望87岁的《儒藏》首席专家、总编纂汤一介先生,在汤先生的研究室里,总书记与汤先生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的编纂情况。汤先生向总书记介绍了《儒藏》“精华编”的编纂情况后,汇报了编纂《儒藏》全本的计划,总书记听后说:“你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并进一步关切地询问汤先生编纂《儒藏》有什么困难,恳切地说:“我们支持你们。”

《儒藏》工程2003年底、2004年初分别在教育部、中宣部立项,是教育部有史以来支持的最大的人文社科项目。工程分两步进行,先期成果《儒藏》“精华编”收录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儒学文献——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500余种,编为282册,同时收录韩、日、越3国历史上以汉文撰写的重要儒学文献150余种,编为57册。在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储备人才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大收书规模,《儒藏》全本计划收书3500余种(含“精华编”),约10—12亿字,规模与《四库全书》相当,将基本囊括中、韩、日、越4国历史上比较有价值的儒学著作。《儒藏》工程是在现代技术和学术标准之下,将传世文献与出土简帛文献、域外文献萃为一编,既系统完整,又各自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这在中国古籍编纂史上尚属首次。

《儒藏》工程自2002年在北大正式启动申报工作以来,既得到了学校历任领导和季羡林、张岱年、饶宗颐等著名学者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包括韩国、日本、越南在内的学界的响应。参与第一阶段《儒藏》“精华编”编纂的中、韩、日、越4国合作单位即有30家,同时4国有近百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0多名学者承担了校点整理的任务,这在中外学术交流合作史上也是规模空前的。

在总书记的关怀和中宣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6月27日,《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发布会召开,《儒藏》“精华编”出版了整整100册,这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基础性文化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在这次发布会上,已经82岁高龄的李学勤先生难掩兴奋与激动,在他的发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说能最平实地概括我们今天编纂《儒藏》的意义,他说:“《儒藏》的编纂和出版……是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举措,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基础,是未来儒学研究新发展的依据和起点。”

如今,又过去了8个年头,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的全力支持下,《儒藏》中心和国内外几十家合作高校、几百位参与校点的学者,始终秉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聚精会神,通力合作,截至目前,“精华编”中国部分282册已全部完成出版,越南之部也已完成编纂,韩国、日本的稿件正在积极编纂中。今明两年之内,《儒藏》“精华编”数据库、单行本都将相继推出。我们期望《儒藏》编纂的成果能够早一日回馈社会,嘉惠学林。

在这样一个时刻,我的脑海中回响的是汤一介先生生前常常讲到的一段话,他不止一次地讲道:“一个热爱自己国家文化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我热爱我的国家,所以我热爱我的国家的文化。”《儒藏》的编纂不是一项简单的古籍整理项目,它既是几千年来中国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担当,更是当今中国几代人文学者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度思考和发掘的结果,是他们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华对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可能贡献的不懈探索与追求的体现,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部分。同时,《儒藏》编纂的过程,是一个古籍整理和研究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是一个文明交流和互鉴、构建国际学术共同体的过程。

今年4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意见》的“引言”部分即开门见山地指出:“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才能把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是一个艰巨且极具挑战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在今天人类信息环境正在全方位从纸质向数智化迁移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古籍的保护、整理,还是研究、推广与传播,都离不开数智化的技术与要求。《儒藏》“精华编”即将收官,下一步,《儒藏》中心和全体同人将牢记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遵循《意见》指导,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的领导支持之下,凝神聚力,全面利用数字人文技术,早日推出可供人类共享的《儒藏》全本,为世界各国研究和喜爱儒学的学者提供一套文本可靠、阅读方便、检索便捷的儒家文献资源宝库。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