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革:指引我前行的灯塔——导师唐有祺先生

博雅塔下有良师,未名湖畔著好书。弘奖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

我于1991年考取了北大化学系四年制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是邵美成教授。入学后得知,邵美成教授师从唐有祺先生,是先生的首批研究生之一,我便有幸成为唐先生的学生的学生,研习唐先生衣钵传承的结构化学、物理化学、X射线晶体学与生命化学等。

我出生在湖北的乡下农村,来北大攻读博士前,从没见过什么大师和大人物,得知先生是我国晶体化学和结构化学的主要奠基人,以及我国分子工程学的开拓者,更是受人敬仰的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后,我内心很忐忑,既希望能得到先生的亲临指教,又害怕先生找自己谈话过问学业。

记得第一次直接面见先生是1993年春天,先生来化学南楼考察章士伟老师和我的工作,当时我很紧张,低头不敢说话,先生很和蔼的用手摸着我的头,让我抬起头,他眼光中充满了鼓励,我终于鼓起勇气,向他汇报了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和先生面对面交流科研,先生笑着对我说:“你所提出的用簇分子进一步组装的思路新颖,很有创意,但目前的实验对象单调,还需要开拓更多的体系,如果能这样就更好。”先生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泰山北斗般盛名的先生,竟是如此和蔼可亲的一位慈祥长者。铭记先生的教导,后来我和章士伟老师一起终于在多酸体系采用还原-氧化重构法成功实现了多酸簇的一维共价组装,并于1997年将研究成果整理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119 (1997) 6440】上,有关工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为1997年国内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进展,在其《年度报告》的“科学基金项目巡礼”栏目中专门介绍。

我在北大化学院工作间,曾兼任过物理化学研究所中共党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等职。唐先生也是中共党员,和我同属物化所党支部,他常以一名老年党员的身份热情参与支部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对“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工作实际引导大家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教学和科研日常行动中。考虑到先生年事已高,外出不方便,我们支部经常去先生家里召开组织生活会。记得1998年底的一次组织生活会,我提前来到先生家里,先生很亲切的过问了我的科研工作与党安排的行政组织工作情况,向我指出党要在高校中实现为国家培养大批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的任务目标,必须要通过一批德才兼备的学术带头人或骨干发挥党员专家的引领作用,他说党员专家首先是党员,要体现一名党员的觉悟和党性,要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作为先生口述中的党员专家一员,一直都遵循先生对党员专家的要求那样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获得过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三等奖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5年在先生的支持下,经邵美成老师推荐,我调到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多酸化学和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包括多酸的合成、化学修饰、功能化与材料化,以及多酸在绿色合成、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环境保护、化学生物学和医疗保健等领域中的应用。虽然研究涉及化学外其它多个领域,但学术方向主要还是先生衣钵传承的晶体和结构。先生的影响及指引,让我确定了坚定不移的科研信仰。

感恩先生,我很幸运。既有幸在先生门下做了四年博士研究生,更有幸和先生同事北大物化所工作十年,在先生的科学思想启迪下,畅游于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先生是我心目中的灯塔,指引我在学术乃至人生道路上一步步前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此文敬献敬爱的唐有祺先生百岁华诞!敬祝先生健康长寿!继续为国家、为学科发展作贡献。(作者魏永革,系清华大学教授 

专题链接:庆祝唐有祺先生百岁华诞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