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风采

杨宇潇:侠行天下 爱在四方

杨宇潇,女,回族,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硕士生。她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奖优秀学生、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吉度国际青年二等奖学金等荣誉奖项。燕园中从来不缺少学习优秀、能力突出的学子,然而杨宇潇更加精诚竭力、始终如一。

当记者问起被评为“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5”的感想时,她笑了笑说:“自己在2015年一整年的挑灯夜战,在大学四年从不停歇的履迹,能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感到非常高兴。也很欣慰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提案者能让自己的提案故事让大家知晓。然而,被评选为学生年度人物,更离不开太多人的帮助。”

 
骑行路上的杨宇潇

走在提案的路上

“杨宇潇干提案真的是太拼了。无论是前期发问卷,中期调研报告,还是后期的沟通交流,她都亲力亲为。研一的时候经常看到她因为做提案熬夜。很欣慰她做的提案现在都基本落实了,给同学带来了很大的福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硕士生、杨宇潇在提案工作部的同事罗乐这样说道。时任学校研究生会常代会主任的刘博也曾表示,光是杨宇潇一个提案收到的问卷数量,就比常代会以往所有提案的问卷数量都要多。

在大四时,杨宇潇就加入了学校研究生会常代会,并在提案工作部一做就是两年。她与记者分享了她的“提案生涯”。杨宇潇说,两年前,很多同学反映学校的水果价格普遍而明显地高于校外水果价格,她建议当时的研究生会常代会对这一提案发起调研。通过当时常代会、部门同学与校方多次的沟通与协商,达成了通过水果进食堂平抑校内水果价格的共识。校方的配合与解决问题的速度都让她非常感动,也自此开始了她的提案征程。之后,杨宇潇参与到浴室时间延后、保研学生开放借宿、微波炉进宿舍、开放深夜自习室等提案的调研工作中。

说起在提案工作中记忆最深的事,杨宇潇说,在2015年带领部员进行的微波炉与深夜自习室的提案中,为了准确而细致地了解北大各个教学楼的关灯、关门、打扫卫生的时间,她偷偷地躲在里面,一守就是一个通宵,终于将每个教学楼各自的时间绘制成表,定制出不同的方案。为了仔细地调查清华深夜自习室的情况,她在“隔壁”的深夜自习室待到关门的时间是凌晨三点,然后在“对门”的沙发上休息到第二天早上。

2015年,杨宇潇的提案获得首届北京大学“畅议未名”提案大赛一等奖、最具人气奖。

一颗燕园学子的赤子心

杨宇潇的室友万蜓婷说:“她可不只是关心燕园同学的生活,她有着更大的情怀,并且在努力着一步步、稳扎稳打践行自己的理想。”

2015年,杨宇潇进入人民日报社实习,用“笔杆”书写自己的情怀。她访谈了北大优秀海归老师的“中国梦”,作品《我们这一代的爱国表达》刊载于《人民日报》新青年版头条;她心系农村学生求学困境,作品《好大学里的农村生能再多些吗?》刊载于《人民日报》文化版头条……问起杨宇潇在人民日报社实习的经历和感受,她说:“报社是一个很有情怀的地方,有一群有情怀的老师和实习生们,向中国传递着向往美好的声音。有时候自己在写稿时,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孔清扬曾经这样评价她:“但凡真心求助者,莫有不应;凡其给予允诺者,一诺千金。即使能力偶有不及,亦必尽其全力成全……从来自由洒脱,诗酒行歌不在话下,为兄弟两肋插刀……有朋友手足之谊,肝胆相照,推诚相见;有慈悲怜悯之心,扶弱济贫,侠肝义胆。敢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荡尽天下不平事。人投我以桃,我报之以李;虽人有负我,我不能负人。其之为人处世之道盖若此。”

大学的时候,杨宇潇就喜欢行走在中华大地上的感觉,她的实践足迹已经遍布了大半个中国。她加入了自行车协会,想用车轮细细丈量中国的每一寸大好河山。2014年,她入选车协张家界-凯里-昆明-西双版纳远征队。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抱憾于那段“未完成”的风景。她说,这是她最为遗憾的事情,如果能再有机会,她想把那段路程走完。

杨宇潇曾表示自己想做一名老师,对此她说:“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孩提起就有参军的梦想。高考的时候想报军校,可惜大部分军校都不收上海的女生。后来,我就特别想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因为教授语文,可以让学生热爱传统的文化,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有时候也觉得,一个老师一辈子也带不了几批学生,能不能让我的影响力更大一点呢?”

或许正是这种带着困惑的理想,推动着外表柔弱的杨宇潇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以“侠行天下”的气魄践行着爱与信念的真谛。

专题链接:学生年度人物风采

编辑: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