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评说

五四:青年奋发向上的灯塔

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又来临了。1939年,为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这一节日。此后,五四青年节便成为全国青年所独有的神圣节日。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这一伟大节日,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重温习近平主席去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倍感激励与鼓舞。

我们在隆重纪念五四青年节之际,缅怀那些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及新中国繁荣富强做出不朽贡献的英雄人物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35年1月27日,时任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的方志敏不幸被俘入狱,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在狱中,他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篇。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1947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因成绩突出,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时年26岁,人称“娃娃博士”。刚拿到博士学位一周后,邓稼先就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归国后,邓稼先积极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又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而他自己却因长年累月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身患癌症逝世。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富有朝气、最富创造力的社会群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支持青年工作,将其看作党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毋庸讳言,由于教育中出现的某些偏差,导致一些问题出现。据有关报道,我国现有1700多万青少年因网瘾无法正常学习生活,各个高校里因沉迷网游遭退学的例子亦不在少数,网络游戏固然是重要诱因,而缺乏理想抱负则是其内在成因。

从社会学的角度观照这一现象,将导致我们对社会结构中青年群体这一概念元素深刻的分析与思考。青年是指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从童年到成人的时间段,是个体生命运动过程的延展期,其思想与行为对整个社会的行为模式影响微不足道,但作为具有一定数量的青年群体,则是社会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的行为与活动方式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如果发生偏差,甚至会出现“结构性的震荡”,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它高举“德先生”与“赛先生”两面大旗,从而也兴起一场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以“五四”命名的中国青年节,是召唤全国青年奋发向上的灯塔,我们纪念五四青年节,由此可以汲取到走民族复兴之路、实现中国梦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原文链接:五四:青年奋发向上的灯塔《陕西日报》(2015年05月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