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陈晓林:严于律己 踏实勤奋

中国梦,讲的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幸福安康的梦。2013年北京大学“李大钊奖”得主陈晓林教授说:“我们物理学院的梦想,就是北京大学的物理学、天文学、大气与海洋科学、核科学专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达到世界同类学科的一流水平。”视“物院梦”为己任,陈晓林一直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在教学、招生、管理等方面带头做好工作,从实处践行梦想。

教学严谨 务实投入

陈晓林在1982年读硕士研究生时,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坚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博士毕业后,陈晓林留校工作,于2003年担任物理学院副院长,2005年担任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和副院长。“作为老师,要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争取培养出国际一流的学生。”陈晓林如是说。

陈晓林在入职以来先后主讲了9门主干基础课程,涵盖了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他先后担任“理论力学”和“电磁学”两门主干基础课的主持人。陈晓林一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的工作中,主讲的课程受到学生们欢迎,有的课程学生评估总分位居同专业的前百分之十。2005年,他参加的“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获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他参加的“优秀创新型物理人才的选拔、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项目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推荐为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陈晓林2007年至2012年期间担任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集训队的领队兼总教练(2011年至2012年),和同事们一起先后9次带领中国代表队参加亚洲和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他们历次所带领的学生全部都获得了竞赛金牌,在9次竞赛中,7次获得个人总成绩的第一名。中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代表队成为国际上最优秀的代表队之一。

2003年6月,陈晓林担任物理学院副院长,负责本科生培养与招生工作。陈晓林说:“物理学院平均每年从各省市物理竞赛代表队中招到的本科学生大约有60人,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参加招生的老师们到全国各地的中学对学生进行考查和面试后录取的。我自己在最近这十年间先后到13个省市的27个城市的几十所重点中学参与。这些年来,我们学院通过人才培养的质量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学生进入北京大学学习。”

管理科学 勤勉奉献

正是这种踏实、勤奋、务实、投入的精神,使得陈晓林在2005年被选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党委书记。在这8年的工作中,陈晓林始终坚持严于律己、踏实勤奋的理念,说真话、办实事、谋发展。在他看来,尽管在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同时再承担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很辛苦,但看到物理学院一步一步成长,实力一步一步增强,建设世界一流物理学科的目标越来越近,会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很有意义的。

说起对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见解,陈晓林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学院的师生员工一起,确立学科的发展目标,营造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环境,并为实现上述目标长期努力奋斗”。物理学院确定的总体目标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在未来若干年内建成世界一流的物理学科,在国内物理学界起到骨干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国际物理学界成为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教育与科研中心。

正是在这样的目标激励下,“我们的大部分老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几乎周末、晚上都在勤奋工作,不少老师每天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陈晓林也是如此。在他看来,目前物理学科与国际一流的物理学科还有一些差距,想要逐渐接近一流水平,就必须要比别人发展的速度更快,必须付出更多。

也正是物理学院师生员工的这份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北大物理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获得第一名,教育部、财政部于2013年4月11日公布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的首批入选名单中,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作为牵头单位申报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名列全国首位。

陈晓林在物理学院的工作包含四个方面: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目前,他自己就身兼数职,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每天来办公室的人很多,电话也经常响起,办公桌上还放着几本毕业论文要看。此外,他还一直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核心组的工作,北京市高考试题审题和题库建设、北京大学的保送生考试命题与阅卷、自主招生考试命题与阅卷、保送生面试、自主招生面试、留学生招生面试、大学生竞赛带队等工作。近两年来他还担任了全国高等学校力学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和北京物理学会理事长的工作。在他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作出了切实的贡献。尽管工作压力大,但陈晓林工作时总是很愉快,想来只有以工作为乐、切实作出贡献的人才能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