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金英:学生的引路人和贴心人

金英,女,满族,1957年6月出生,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参加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2002年初到考古文博学院,承担起学生管理工作的任务,2004年担任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副书记至今,主抓学生工作和党委日常工作,并兼任党委秘书。在十多年的工作时间里,金英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得到院领导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曾获诸多表彰和奖励:2003年北京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05年北京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2010年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1-2012年度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2013年更是获得了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奖——“李大钊奖”。

临时党支部建在考古工地上

每年秋季的学生田野考古实习是考古文博学院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古教学中富有魅力的一部分,但由于校外实习时间长、工作环境艰苦、信息闭塞等,同学们容易产生排斥环境、情绪烦躁、消极懈怠等不良反应。这是学生管理中的难点,更是学生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经过长时间的酝酿,金英结合院系教学特色,创造性地在考古实习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考古学专业培养相结合,旨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依托,搭建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平台。2006年9月,院党委决定在河南邓州八里岗考古实习基地尝试建立临时党支部。2007年9月,院党委在河南邓州八里岗新时期考古工地正式成立学生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

7年来,考古文博学院先后在多个考古实习工地建立起临时党支部,各临时党支部通过组织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精神建设、党建带团建以及与地方支部开展共建等形式,丰富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功探索出一条基层党建的创新之路,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支部文化。2012年6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北大调研高校党建工作时,对考古文博学院“把支部建在考古队上”的创新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学生工作:育人、服务、互相学习

去年习近平同志在北大调研时看望了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学生,今年4月28日,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给总书记写信,并于五四前夕收到回信。金英作为考古文博学院的党委副书记,陪同校党委朱善璐书记一道去中南海取回总书记的回信,她对回信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在从事多年的学生工作中,金英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将个人的人生理想与国家民族的事业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脚踏实地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考古人自己的力量。她也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去,学以致用,建功立业。

育人方面还体现在狠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金英围绕“文明生活、健康成材”的主题,结合学生所需亲自授课,在成长成才课程中定期安排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如《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通过授课和交流座谈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提升学生对党的认识。

学生工作的另外一点是服务。金英提到,服务学生,热心重要,爱心更重要。当得知学院有位学生罹患抑郁症时,她第一时间找到该名学生,用爱心进行沟通,尽可能地在各个方面给予帮助,为其积极寻找治疗机会,并兼顾其学习和生活,直到该同学顺利毕业并找到好工作。当得知有学生因做家教而耽误课程时,她也是第一时间去了解情况,原来该名同学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不得已将一部分的助学金寄往家中,很快生活告急,甚至欠下4900元的学费没有缴清,金英为此慷慨解囊,拿出5000元钱帮助该同学解决困难。当得知地震后不久,有学生前去四川甘孜进行工作调查,她很不放心,第一时间打电话劝说,在学生及当地有关单位的再三保证下才同意,但坚持让该名同学每天发短信报平安,不管多晚,她都等着那一条平安短信的到来。

多年来,金英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工作其实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过程。她不仅给予学生很多,也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她总是被学生的天真、善良、信任与真诚所打动。

最幸福:收到学生的祝福与问候

对于获得“李大钊奖”,金英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应做的工作,而且是很平凡的工作,但是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从中收获了巨大的乐趣和幸福感。

2006年,金英的父亲生病住院,她没能陪在身边,而是坚持留在工作岗位上,担任新生军训团总指挥。军训刚结束父亲就去世了,金英回家为父亲料理后事。临走当天是教师节,由于忙碌,金英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直到坐上飞机待飞时才想起开机,接着连续不断地收到同学们发来的五十多封教师节问候短信。那一刻,她忍不住热泪盈眶,她觉得这是学生们对她最好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平时她也总是接到天南海北已毕业学生的电话,和她畅聊心事,让她十分感动。

在今后的工作中,金英希望不断完善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尽全力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引路人和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