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武:我的快乐生活

个人简介:李光武,弘大科技(北京)股份公司董事长创始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中关村十大创业未来之星、北京榜样、海淀区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北京市优秀科技干部和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有丰富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和多领域跨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目前,在世界十大新材料中,已经突破三项,包括:气凝胶非超临界产业化制备技术,非晶金属块材制备技术,创新了微晶纳孔金属;同时,在新能源蓄能技术、半导体基片制备方面均有领先世界的重大创新突破。

“你看,一点儿没事儿!”

李光武一手拿着卡式喷火器烧灼着一厘米见厚的保温板,另一只手贴在了保温板的另一面。他把毫发无损的手举起来“炫耀”:“你们摸摸,一点儿也不烫!”

这种超低导热的防火保温板正是李光武气凝胶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案例之一。目前,他创立的弘大科技在气凝胶低成本产业化的研发和应用上突破了外国专利封锁,各项指标走在了世界前列,让全过程国产化的气凝胶技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这个温暖谦和,眼神明亮,操着一口老北京腔儿的中年人,40年前,作为新三届的最后一批高中生,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他在国企当过工人,在外企搞过技术,还下海经过商。

不论是在大学校园里,还是步入工作岗位,不论是面对学业上繁琐深奥的理论知识,还是面对生产线上陌生复杂的技术难题,李光武总是一幅“不服输”的心态,满怀着“一定能成”的信心,在快乐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学习之乐

李光武是参加北京市化学竞赛保送上的北大,自信满满的他刚到大学就被“普通化学”课程的摸底考试给了个“下马威”,自以为掌握很好的基础知识在这次考试中也翻了车。李光武没有沮丧,反而戒骄戒躁,把这当成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好的开端”。

当时北大人才济济,教师的水平很高,从工厂农村归来的学生们人人珍惜时间、一心向学,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年轻的李光武的干劲儿——知识越是困难,李光武越感兴趣;课程越是繁重,李光武越愿意开脑筋琢磨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学习带给了李光武无尽的快乐。

时隔多年,李光武回忆起昔日教过他的老师们时,依然历历在目——学部委员张青莲、冯新德分别给他上“无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化学教育家华彤文给他上“普通化学”,比他们年长不了几岁的年级主任李国斌像大哥哥一样处处爱护着他们……

在北大读书时期的李光武

父母都是中学老师的李光武,从小就受到家中浓郁的读书氛围的影响,每天晚上睡前都要看会儿书,这个习惯保持至今。不管多烦多忙,他每天至少会抽出一个小时来看书。

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近些天在读的书:《无极光致发光材料及应用》《疯狂宇宙》《零号黑客》……李光武看书不挑拣,“什么都会涉及一点儿”。

已近花甲之年的李光武现在有了更强的紧迫感,自己的气凝胶技术越往前走,李光武越感觉自己时间不够用,也越发珍惜时间。“我们已经走在了前列,不继续走下去,就需要别人再走一遍。”

“跳槽”之乐

听李光武讲述他的人生经历,不禁让人想起一个和他60年代人的身份非常不搭的词——“跳槽”。

1983年,李光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纺织局下属的纺织器材厂工作。仅仅一年零三个月,他就带领团队研发出“以塑代木”和“塑料合金”两个项目,不仅降低了原料成本,还获得了北京市纺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但纺织厂的工作对于李光武来说似乎缺少了些挑战性。

1985年,听说中美合资的大企业北京吉普公司在招人,李光武决定放弃国企的铁饭碗。录取后他进入油漆车间,担任了负责英国引入的油漆生产线的总工艺师。几年过去了,生产线运行顺畅,开发的工作变少了,维护成了常态,李光武又感到“没意思”。

因为年龄原因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后,1994年,李光武放弃了北京吉普丰厚的薪水,凭借在北京吉普跟外国技术人员打交道积累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通过了世界上最大的涂料公司阿克苏诺贝尔的笔面试。

一年多后,在外企的销售岗位上轻松把油漆销售业务量翻了一番,李光武又动起了挪窝的心思。

1995年底,不满足于现状的李光武自己开起了化工企业,做起了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代理和部分研发工作。“汽车的局部划痕快速修复”“3M防爆膜技术”“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市场迅速打开,李光武的财富也在迅速积累。

生意顺风顺水,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李光武对市场又厌倦了。

“不安分”的李光武似乎总是难以安于现状,又似乎在等待一个更有挑战的契机。

创业之乐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光武接触到了气凝胶这一先进的材料。

气凝胶是一种“气固体”,是世界上质量最轻、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纳米多孔结构材料,在军民领域均具有巨大应用价值。当时,德国、美国、法国、瑞典、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都掌握着这种材料的制备技术,尤其是美国研制的临界干燥技术稳定性最好,但是如果中国跟随这种技术路线,引进投入的成本将会非常高。

“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不能做?”回到北京后,李光武把开化工厂赚的钱投了进来,将精力集中在气凝胶的产业化工艺技术和成套生产线的研发上。

整整5年,李光武带着30多人的团队,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从零摸索,仅制造设备就拆换了几百套,探索期稳定性不好,干预因素很多,经常需要重头再实验。经过上百次实验,2017年初,李光武和团队终于突破技术瓶颈,用独创的梯度减压干燥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制备设备,实现了气凝胶的低成本产业化生产,并且申请到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的专利授权。

钻研技术的李光武

在技术研发成功的同时,李光武还把目光投向了气凝胶应用领域,自主研发了气凝胶防弹衣、超级保暖纤维、低传热金属等多项产品。

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很辛苦,但李光武乐在其中。创业攻关最忙的时候,他经常一天的睡眠不超过3个小时,他甚至连续熬过3个通宵。2015年11月,他因过度劳累被迫住院,面对医生的劝阻,入院后依然和工程师们开电话会议。

“困难面前不要被打倒,别人都说不行,那你就去找行的办法。”“创业的困难很多,有时候可能一年365天有360天都是面临困难和问题的,可在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之后,就能感受到那片刻的安慰,就能感受到快乐。”

“科技兴国,匹夫有责。“李光武对弘大科技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包含着更大的期望。就如同他亲自设计的公司logo那样,弘大科技是祖国大地上的一颗闪耀的星。

李光武背后的弘大科技Logo

今年已经58的李光武不太舍得退休,气凝胶还有很多有待产业化研发的技术,还有走向民用的漫长道路。李光武在这条路上走过了人生不同阶段中的最长时间,但毫无疑问还能走得更远,还能遇见更多的挑战,还能遇见更多的快乐。(文/新闻网学生记者 白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