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宁可被人误解 也不要被人漠视

是解救亿万农民于贫困,还是置万千百姓于不利?当他倡导了六年的“新农村运动”被写入“十一五”规划,林毅夫,这个有着多重身份的经济学家,注定要成为本年度最值得关注的人物之一。

被关注,也因而被争议……  

<v:imagedata

★ 姓名:林毅夫

★ 职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减少乡村人口是农村问题症结所在

众多乡村人口无法实现顺利非农化转移,是我国当前农村问题的症结所在。有学者在媒体上撰文称“林毅夫鼓吹的新农村运动是饮鸩止渴”。更有甚者,有人认为林毅夫鼓吹的新农村运动实质是让9亿农民为通货紧缩埋单。再往前,更有大批学者分庭抗礼,驳斥林毅夫明年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的论调,进而认为其别有用心……

但是,这些声音已经不能影响林毅夫先生的心情了。

作为指引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十一五”规划,明确了中国今后所要实施的六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列为第一要务。

上个世纪末,林毅夫提出“新农村运动”主张时撰文写道:“固定资产投资突然从‘六五’期间的年均增长19.4%和‘七五’期间的年均增长16.5%,跃升为‘八五’期间的年均增长36.9%,但‘八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和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仅为7.7%和4.3%。”也就是那个时候,林毅夫便预测中国未来必然要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并由此主张开展“新农村运动”。

权威人士在有关林毅夫的评点中说,林毅夫若不去搞这个人人个性极强又费钱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只搞自己的研究,会在国际上更有名、更有钱。但是,他有现在稀缺的中国士大夫的情怀,让他作出了这种有牺牲性质的选择。 

林毅夫也经常为媒体误解自己的观点而苦笑。尽管如此,林毅夫还是借用了学界的一句玩笑“经济学家宁可被人误解,也不要被人漠视”。“良知、理性、道德和勇气。”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认为,经济学家首先应该是知识分子,应以天下为己任,此为良知。所谓理性,即经济学家分析问题是有方法的,对一个政策变动会有自己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代表自己的感情,也不是关心一部分人,而是关心绝大多数人,不仅关心短期问题,还要关心长远。林毅夫认为,不管外界怎么评判,一个经济学家一定要有勇气把自己对一些问题基于科学分析后的结论说出来。

★林毅夫简历:

生于1952年10月,籍贯为台湾省宜兰县;1971年,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8年,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7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1990年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