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昀 方体里面有空间

和绝大多数选择建筑专业的设计师一样,王昀从小也喜欢画画。不一样的是,最初还并不清楚什么是建筑学的时候,偶然见到了《建筑师》杂志,翻一翻觉得挺有意思。后来,就考到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建筑。1990年,在出国留学热潮中,王昀前往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研究所,一口气念完博士,在日本的那十年,他只关注一个问题——“聚落研究”。“国内的民居研究更多地关注建筑本身,聚落研究更关心的是人的空间体验”。这个潜心多年的聚落研究,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2001年冬天从东京回到北京,任职于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2002年,他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方体空间。

建筑是实践过程

建筑既不是照片,也不是雕塑。

它也不仅仅是三维的东西,其意境的产生高于三维,需要身临其境地游走和体验。

建筑跟人的感觉有关。同样一个 10M2,不同的建筑设计师做完之后,进去的感觉会大相径庭。可能有的感觉设计完之后只有6M2,有的则感觉可能有12甚至15M2。王昀这样解释说。

作为建筑,与从小的教育要有标准答案不同,事实上,这门学科可能有共通的价值观判断,但很难有客观唯一的标准。作为教建筑的老师,他指出,建筑学不能靠听课,而更应该侧重设计能力和判断力的培养。

国内建筑理论和实践没有关系,但盖房子和实践没法脱离开来。他说,国内建筑学教育太过于偏重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结果是每个人都能夸夸其谈,说起来头头是道,而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学建筑必须要实践,是个师傅带徒弟的过程。同时建筑也是看出来的,是玩出来的,是旅行出来的。它需要建筑设计师到处走、到处看。他认为,学建筑是如此,人生也如此。

空间来得更重要

王昀把事务所起名为“方体空间”,他说,刚回国时感触很深,那时国内建筑业正流行欧陆风,很多人认为方盒子不好,但王昀觉得这并不是方盒子的罪过,而是方盒子设计师的问题,方体里面是丰富的,方体里面有空间。因此,他认为建筑还有更本质的东西。方盒子里面应该可以做得有意思。

王昀回国后的第一个作品,是自己北大单元楼里一个小三居60平方米的家,他按照功能和个人生活方式的习惯进行改造。颜色是一水儿的白,在他看来,过重的颜色会压缩原本有限的空间,因此,他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白色构造体。从家具、地板到厨房、卫生间等所有基础设施,并且都隐于白色墙体之内。甚至楼梯、书架、书桌一切都是单纯的几何形体,就这样,王昀用白色的纯粹与虚无建造了一个封闭世界。还原空间最初的体验,达成了对自我意识的内省。

从这个家就可以全部看出他对建筑的追求。

建筑是展开生活可能性的场所

王昀认为,建筑根本是人的问题,是人们避风遮雨的场所。建筑学多年偏离人本身的发展,做了很多和人无关的事,如果要回归到原来的价值和意义,就必须考察人生活当中所必须的东西。

每盖一幢建筑,都是设计师对问题思考的结果,或者说一段时间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一个一个积累起来的结果。每个建筑师的风格中,一个把房子盖起来,设计师可能对于某一个问题的看法会有共通性,但各自的风格则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解读出来。

关心的一个是建筑本身不能让设计师做完,只是一个展开,展开生活可能性的场所,行为的舞台。但这种展开并不是规定了装饰是什么样子,而是在这里仅仅提供了一个空间,展开你现代生活可能性的一个空间,给你更大的可能性。

人物简介

1981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1995年东京大学硕士学位

1999年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从传统聚落的平面构成中读解空间概念的研究》

现任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北京大学副教授。

获奖

1993年参加由日本《新建筑》杂志举办的第24回日新工业建筑设计竞赛,获二等奖

1994年参加日本《新建筑》举办的第4届SXL建筑设计竞赛,获一等奖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