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另辟蹊径搞科研

干练而爽朗,是年轻的女学者黄如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虽然是初次见面,但采访的气氛很融洽。有些人天生具有某种亲和力,黄如就是这样的。

她在北大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的微电子专家王阳元院士。博士毕业后两年,黄如便成为副教授,那时她还不到30岁。

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2000年,一副更重的担子压了下来。

那天,导师王阳元院士和973计划“系统芯片中新器件新工艺基础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张兴教授把她叫到办公室,向她询问是否愿意担任项目中的第一子课题“亚50纳米CMOS器件、结构及相关物理问题研究”的负责人。尽管有些措手不及,但黄如还是答应下来,因为她觉得年轻人就是需要些冲劲儿:“老外能做,我们应该也能做,而且可以做出我们的特色来。”

黄如担上课题负责人的担子绝非冲动逞强,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身后还有一只出色的科研团队,尤其是学术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韩汝琦教授给了她很多帮助:“韩教授由于年龄的原因不能当第一负责人,是课题的第二负责人,在5年的课题研究中,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启发。”黄如还说,“王阳元院士也给了课题许多直接的指导,还有课题组中很多其他的老师,正是在大家齐心协力、密切合作情况之下,课题才得以顺利完成,获得了比较好的成果。”

5年中,黄如没有辜负导师和课题组的期望,在去年的项目评审中,她所领导的子课题,是7个课题当中得分最高的。而她自己也在这5年当中迅速成长,从一个副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并担任了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的系主任和微电子学研究院的副院长;同时,她还担任了ICSICT2004(第七届固态和集成电路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

一路走来,总会有遗憾。黄如告诉记者,她最遗憾的是,有时候有很好的想法和设计,但限于国内实验条件,无法进行验证和实现。“从另一个角度说,有时这也并不一定都是坏事。”虽然条件有限,但他们另辟蹊径,做出了毫不逊色的成果,“这样思路反而更宽阔了。”黄如说。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