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 2018/07/26

    地空学院许成、张立飞和费英伟联合团队合作发现古元古代现今板块构造的岩石学证据

    联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发文,报道古元古代现今板块构造的岩石学证据,此项发现进一步表明地球早期已存在地壳物质深俯冲进入地幔,从而导致地幔深部碳循环。

  • 2018/07/24

    徐洪起课题组在半导体多量子点器件中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研究组利用砷化铟纳米线,采取先进微纳加工工艺技术,制作具有高调控性的耦合双量子点量子器件,构建了稳定的双量子点器件二电子泡利自旋阻塞态,确定了自旋-轨道耦合场的空间指向,揭示了Rashba和Dresselhaus耦合机制对自旋-轨道耦合场的贡献。

  • 2018/07/24

    《自然-通讯》报道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何庆林研究员等拓扑电荷交换偏置的研究成果

    当自旋极化的载流子绝热地经过特定的实空间拓扑自旋结构时,这些自旋结构能像外加的磁场一样对载流子施加额外的作用,使载流子获得一定的贝里相位,系统因此产生类似于霍尔效应一样的横向电压。但和霍尔电压不同,这种电压既不和外加磁场成正比,也不和系统的磁化强度成正比,这一效应被称之为“几何霍尔效应”或“拓扑霍尔效应”,是倒空间贝里相位所产生的反常霍尔效应在实空间所对应的物理...

  • 2018/07/23

    陆剑课题组揭示uORF适应性进化及在果蝇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调控作用

    课题组在PLOS Bi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该论文借助核糖体图谱技术揭示了上游开放阅读框(uORF)的进化规律及其在果蝇不同发育阶段中起到的调控作用。

  • 2018/07/23

    李源课题组与合作者在三维反铁磁材料中观测到拓扑自旋波

    课题组使用中子散射谱学技术来研究玻色型元激发的能带拓扑,进行理论研究并发展有关的实验和分析方法,并主要针对实际晶体材料中的玻色型 “拓扑半金属”式的能带结构开展了工作。

  • 2018/07/23

    生命科学学院汤富酬研究组与合作者揭示骨关节炎软骨退变发病机制

    课题组首次在单细胞分辨率和全转录组水平阐明了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病程的高精度基因表达图谱及其信号调控机制,为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靶标发掘提供了新的方向。

  • 2018/07/21

    李毓龙研究组开发出新型探针,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日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研究组联合多个研究组开发的两种新型神经递质探针,可以精确地实时检测多种生物的特定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或多巴胺的“一举一动”。相关论文分别于7月9日、7月1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和《细胞》在线发表后,在国内外同行中引发关注。 两种探针有何“过人之处”?它们如何准确追踪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看不见、摸不着,传统检测方法存在不足 李毓龙是乙酰胆碱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多巴胺论文的通讯作者,同时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和PKU—IDG/麦戈文脑...

  • 2018/07/20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本科生在量子物理与机器学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研究组从量子物理的玻恩诠释中获得启发,建立了一个新颖的非监督学习模型——玻恩学习机。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世界知名物理学期刊Physical Review X。

  • 2018/07/16

    北大要茂盛教授实现颗粒物毒性活体生物标志物无创在线监测

    课题组利用活体大鼠暴露呼出气采样,微流控以及商业化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创建了dLABer系统,该系统为临床早期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及药疗评价提供前所未有的工具。

  • 2018/07/13

    生科李毓龙研究组在Cell发文展示新型基因编码的多巴胺荧光探针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研究组在Cell在线发文展示新型、可基因编码的多巴胺荧光探针,并将其应用在果蝇、斑马鱼和小鼠中检测内源多巴胺动态变化。该探针将成为研究多巴胺相关神经环路的重要工具。

  • 2018/07/11

    物理学院吕劲团队发现新型二维材料 或续写摩尔定律对晶体管的预言

    近年来,半导体行业总是笼罩在摩尔定律难以为继的阴霾之下。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吕劲团队与杨金波、方哲宇团队最新研究表明,新型二维材料或将续写摩尔定律对晶体管的预言。他们在预测出“具有蜂窝状原子排布的碳原子掺杂氮化硼(BNC)杂化材料是一种全新二维材料”后,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类材料存在能谷极化现象,并具有从紫外拓展到可见光、近红外以及远红外波段的可调能隙功能,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纳米通讯》上,。 吕劲说,能谷是指能带上具有螺旋特性的极值,不同能谷的电子在旋转方向上恰好相反。能谷极化是指两个不同螺旋性的能谷占据电子数不相等。...

  • 2018/07/10

    Nature Biotechnology报道生科李毓龙组及合作者新型乙酰胆碱荧光探针的开发及其应用

    该研究首次开发了灵敏、特异、可遗传编码的乙酰胆碱荧光探针,并成功地在不同生物体系中实时检测内源乙酰胆碱信号,为理解乙酰胆碱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 2018/07/09

    焦宁教授研究团队在醇类分子选择性官能团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该项研究利用常见的硝酸银作为催化剂,磺酰肟醚作为官能团化试剂实现了突破,在不需要对醇进行预活化的温和条件下一步即可实现醇的选择性官能团化。这些转化有望为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带来更多的选择。

  • 2018/07/05

    裴剑锋、来鲁华课题组发展蛋白质结合口袋探测与性质预测综合在线计算平台CavityPlus

    蛋白质三维结构数据是基于结构药物设计的基础,但是在得到结构生物学家解析的特定蛋白质三维结构之后,药物设计和研发人员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该蛋白质是好的可药靶标吗?蛋白上的哪些位点可以进行成功的药物设计?哪些位点是好的别构调控位点?哪些位点是好的共价化合物结合位点?研究探测蛋白质表面的结合口袋,并进行可药性、别构位点及共价化合物设计位点预测,对于蛋白质...

  • 2018/07/05

    深研院翟宏斌课题组在MHP导向的C-H活化联烯三官能团化串联反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联烯由于其活性和丰富的化学反应特性,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很多材料和药物分子中均含有联烯结构。相较于烯烃和炔烃,联烯参与的过渡金属催化的C-H活化的研究远远滞后。联烯的单官能团化和双官能团化在文献中报道较多,而双齿基团导向、过渡金属催化的联烯三官能团化迄今未见报道。 深研院化生学院翟宏斌课题组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在芳基酰肼...

  • 2018/07/05

    生科高宁研究组与合作者发表DNA复制起点识别复合物3-Å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

    生命科学学院高宁研究组与合作者在Nature发表DNA复制起点识别复合物3-Å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此高分辨率结构不仅为理解酵母ORC如何识别和结合序列特异性的DNA复制起点提供了分子基础,同时也阐明了ORC如何通过弯曲DNA来进一步加载DNA复制解旋酶MCM2-7的分子过程。

  • 2018/07/04

    《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刊登城环学院朴世龙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朴世龙课题组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发文,利用33个野外台站T/ET观测数据和19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结果估算全球陆地T/ET,揭示植被在全球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水循环模型模拟准确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 2018/07/04

    工学院张青课题组超细CsPbX3钙钛矿纳米线偏振发光特性研究取得进展

    各向异性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对于发展极化敏感探测器、显示器、低功耗光源等器件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亮度和色彩饱和度,光偏振信息的利用依然存在挑战。近期,北京大学工学院张青研究员课题组在一维钙钛矿纳米线的偏振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首次报道钙钛矿纳米线的偏振发光及其尺寸依赖性,相关工作以“ Ultrathin CsPbX 3 Nanowire Arrays w...

  • 2018/07/03

    工学院韦小丁课题组揭示自然界生物复合材料优异抗冲击性能机理

    该研究通过建立动剪滞理论模型分析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粘弹性基体在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揭示了基体力学性质以及微观交错结构对冲击能量耗散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理解生物复合材料如贝壳、蜘蛛丝、骨骼等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的内在机理。

  • 2018/06/29

    张强教授研究团队在纳米生物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2018年6月19日,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药学院张强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Single-walled carbon-nanohorns improve biocompatibility over nanotubes by triggering less protein-initiated pyroptosis...

  ... 76 77 78 79 80   选择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