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胸怀全局——缅怀民主党派先贤费孝通先生

他曾说,

“我一生的目标,唯一的目标,

就是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他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是蜚声中外的“大先生”。

他为我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发展

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称为“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

他就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

费孝通。

今天(11月2日),

是费孝通先生诞辰113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一同回顾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dae785698e734504a4778f47b23f65fa.png

费孝通

(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出生于江苏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十四岁开始发表文章。1930年,费孝通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成为我国最早在本土获得社会人类学硕士的青年学者。1935年,费孝通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教学与研究。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

“享誉海内外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费孝通在留学英国期间完成并出版了

英文专著Peasants Life in China(《江村经济》)。

回国后,他创办了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实地工作站,

积极开展农村社会调查。

1942年至1943年访美期间,

他整理和出版了Earth bound China(《云南三村》)。

1979年,费孝通受中共中央委托主持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

任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

1985年,他创建了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1987年,他创办了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1992年,他汇集近10年的研究成果出版了《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

该著作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社会学一等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荣誉奖。

2.png

费孝通

他通过实地调研和思考,

不断提出事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思想与理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文化自觉”……

在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上的卓越成就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国际应用人类学会1980年马林诺斯基纪念奖、

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纪念奖章、

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

日本亚洲文化大奖……

此外,他还先后获得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授予的荣誉院士、

澳门东亚大学社会科学博士、香港大学文学博士等荣誉。

他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体现了社会学、人类学的巨大应用价值。

他超凡的才智、渊博的学识为人们所钦佩。

“中国民主同盟卓越的领导人”

费孝通1945年加入民盟,

此后历任民盟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

1987年后,任民盟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

他一再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在主持民盟中央工作后,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密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

把为经济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作为民盟的工作思路。

费孝通先后对我国西北、西南、黄河中上游等多个地区进行实地调查,

代表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许多既符合当地实际、

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建议,

尤其是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和促进22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的提议,

受到党和政府的赞同和肯定。

费孝通为开创民盟工作新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勇于探索、积极开拓的精神,深入实际、认真实践的作风,以及不凡的学识与智慧、气度与魄力,

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广大民盟盟员。

3.png

费孝通(左)与钱伟长(中)、丁石孙(右)在考察途中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费孝通将领导工作与学术研究、社会活动密切结合,

通过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国是咨询”,

将参政议政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社会变革的实际,

深入探讨中国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问题、边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城乡关系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

发表了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论著,

为推动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与港台知名学者共同倡导举办了八届“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讨会;

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之一,

赴香港参加香港回归祖国的政权交接仪式。

4.png

1982年,费孝通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调研

5.png

1996年,费孝通访问江村农民的家庭工厂

吴江松陵镇公园的费孝通墓碑刻录着他留存的文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劳动、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

就不会怕时间的冲洗了。”

这是费孝通一生乡土情怀的概括和升华。

费孝通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

他高尚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费老经典名言

人为了个人生活的健全必须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人是生物,不免于死,死亡威胁着社会结构的完整,因之也威胁着未死者的健全生活。因之,任何社区都得预备下一个新陈代谢的机构,以维持人口的安定。

——《生育制度》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

——《乡土中国》

一直在某一块土地上劳动,一个人就会熟悉这块土地,这也是对土地产生个人感情的原因。人们从刚刚长大成人起,就在那同一块土地上一直干到死,这种现象是很普通的。如果说人们的土地就是他们人格整体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夸张。

——《江村经济》

(以上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