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首部力作《区域与国别之间》出版

5月22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首部作品《区域与国别之间》出版座谈会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人士与在京主要媒体三十多人,参加了会议。

当下的中国,区域与国别研究是热门。在全球学科发展脉络的大背景下,《区域与国别之间》探讨了区域与国别的概念、区域研究的谱系,以及“区域与国别之间”的维度。结合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从学科方法论与个案专题研究两大层面,该书系统考察了区域国别究竟是为什么以及到底是什么等当下重大学术问题。该书是区域与国别研究、“一带一路”研究、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深耕二十年,力作出版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徐健教授主持,科学出版社总编李锋、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历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荣新江分别致辞。李锋总编首先向“丛书”编委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这部著作是吴小安教授积二十年心力完成的首部中文专著,其2003年在国外出版的第一部英文专著前后也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李锋说,“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到北大历史学系学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代代相传,一直都是学界的榜样”。

荣新江教授回顾,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2019年初北大历史学系受学校委托,承担大型专项课题 “海上丝绸之路及其沿线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以此为契机,筹划了这套“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荣新江说,《区域与国别之间》列为丛书第一种出版,正式开启了北大历史学系海上丝绸之路的“远航”之路,他代表丛书委员会执笔写了总序。他认为,该书不仅有对东南亚历史与东南亚华人相关问题深入的个案研究,更可贵的是对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理论思考,篇幅近半,十分难得。他相信,通过“海丝”项目的推进,北大历史学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方向的老师将进行更好的合作,写出更好的作品,交给好的出版社。

据悉,《区域与国别之间》作者北大历史学系吴小安教授,是国内外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的著名学者,长期从事区域研究几十年。吴小安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先后受邀在欧、美、日、东南亚、大洋洲等海外十几所大学客座研究,凡十四年,其间在东南亚六年多。其英文专著《华人商业与马来属邦的形成 1882—1941》(Chinese Business in the Making of a Malay State,1882-1941)入围美国“亚洲学会”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05年度东南亚研究最佳著作奖“Harry J. Benda Book Prize”全球六部著作的短名单。他曾主持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两卷本译著《东南亚的贸易时代》的出版,并受邀参加《剑桥全球移民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Global Migrations ) 第二卷的写作,出版有诗集《燕寨集》等作品。

跨学科进行区域与国别研究的范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杨艳秋研究员认为,吴小安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一书呈现了作者鲜明的中国学术立场以及多视角从事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学术界努力思索区域史、国别史以及世界史/全球史复杂关系的大背景下,《区域与国别研究》一书呈现了其独特的学术贡献,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该书区分了国际上通行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和国内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特点,肯定了跨学科和多学科进行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必要性并做出了示范。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任晓教授认为,中国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勃兴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紧密相关,“对世界的了解与把握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大的需求”。他从区域与国别的概念、研究勃兴的原因和做好研究的三个基本条件入手,肯定了《区域与国别之间》一书出版的重要学术意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李庆新研究员,基于常年与吴小安的交往和观察,认为吴教授思想活跃、治学严谨,他认为,该书从学科方法论到案例研究的谋篇布局,体现着作者精心的编辑和深厚的学养。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陈奉林教授将吴小安定义为“学者与诗人”,结合《区域与国别之间》,赞许他的几十年不跟风、不刮风,坚守阵地的学术品格。

外交学院苏浩教授,在分析西方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状况后指出,《区域与国别之间》具有横向扩张的优势,也存在纵向贯穿性研究的不足。他赞同《区域与国别之间》一书强调的跨学科、多学科研究放在区域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基于东方文明的传统、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区域与国别研究研究构建新的国际社会与政治治理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姚胜副教授,从跨学科和史学理论关注等方面交流了阅读《区域与国别之间》的体会。

兼具学术与资政魅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与大洋洲研究所所长李锴研究员回应任晓教授发言,认为吴小安教授著作反映了时代的声音、国家的声音和社会的声音。

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调研员许国梁调研员则联系华侨华人与政策研究,分析了著作“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化”“侨务政策的学术化”“侨务工作的学理化与精细化”等特征。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陈世伦副教授分析,吴小安教授的著作兼具世界与国家、历史与跨学科的视野,同时具有人文的温度。

浙江大学世界史研究所张杨教授,通过对美国区域与国别研究学术史的比较肯定了吴小安教授新书在区域与国别概念再界定、研究原生动力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的学术贡献。张教授认为,吴小安教授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概念的再界定极其符合学术的发展潮流和历史的脉搏,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诉求。该书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开展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学术,中国内外各方面政治需求的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启发读者思考中国当下的区域与国别研究该走向何方。张扬还结合美国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术史,强调了区域研究的工具性属性、美国哲学社会科学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以及以经费为导向的研究前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毕健康研究员认为,《区域与国别之间》这本书,融合社会学田野调查、历史学微观研究与宏大叙事,是一部优秀的叙述作品,是难得的上乘之作……作者完全跳出了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呆板范式,融通历史与现实,打通了学术与资政的魅力。此外,《区域与国别之间》文字典雅,读来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虞群副教授从语言学学科背景出发,交流了研读《区域与国别之间》的阅读体会及启发。

北京大学历史系董经胜教授从多年同事的角度表达了对吴小安教授新书出版的祝贺之情。

22日下午,四位学者进行了深度对谈,主题为“融通——区域与国别,中国与世界,世界史与中国史”。对谈由清华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仲伟民教授主持,对谈人包括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复旦大学任晓教授和《区域与国别之间》作者吴小安教授。

原文链接:北大“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历史研究丛书”首部力作《区域与国别之间》出版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