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英:环渤海经济圈生态危机

渤海污染治理涉及环保、海洋、海事、渔政、交通、石油、盐务、海军等众多部门,又涉及山东、辽宁、天津、河北等省市,犹如“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部门割据现象严重,无法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

渤海带鱼的产卵年龄由二龄提前到了一龄。二龄期的成熟带鱼宽度能达3厘米以上,肛长近40厘米,一龄鱼的这两项指标为二龄鱼的一半。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是种族濒危的信号。”该所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技术中心主任吕振波表示,带鱼未到正常成熟年龄匆忙生产,容易形成种群退化的恶性循环,这完全是一种自救行为。

在中国政府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到渤海污染治理的同时,一些能导致物种灭绝乃至生态系统崩溃的病菌监测与防治却未进入官方视野,渤海杀机暗伏。

据记者了解,渔民在一亩养殖水面的投入四环素多达2-8公斤。待水体不适宜养殖之后,再将污水排入大海。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因为海水中内分泌干扰物质增加,渤海中的很多鱼类都出现了雌雄同体现象,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健英表示:“这意味着,这些鱼已经丧失了繁殖能力,长期下去,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介于三有机锡的毒性,国际海事机构总会决定,2003年以后禁止涂刷有机锡船身涂料;2008年以后,涂刷了的船只全部停用。目前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波兰等国已经展开对三有机锡对环境持续影响的研究。在中国官方出具的各种污染评测报告中,主要检测指标为磷、氮、COD、石油类以及重金属含量,环境激素、有机污染没有相关的监测报告。

编辑:宁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