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胜利:知识产权如何为自主创新保驾护航

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权利人利益,不仅是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树立国际信用、开展国际合作的需要。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促进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管理全过程,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强化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从业资格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

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以前,知识产权问题在我国就存在,只是当时问题比较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暴露出的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突出。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郑胜利就此谈到,知识产权这个词不只是在我国比较陌生,在世界上也比较陌生。我到德国专利局访问时,德国专利局的职能不仅仅是管理专利,还包括商标、版权的管理,我就问该局局长:你们是地地道道的知识产权局,为什么不改名仍叫专利局?他说名字不能改,专利局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专利局的职能是什么,改了名字反而不利于工作。所以知识产权这个词在欧洲也不常见。这几年我国对知识产权这个词应用比较高,主要是宣传的作用,特别是近段时间,我们天天谈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已经建立,并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水平。虽然立法已经完成,但法律仍需完善,不只是在我国,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另外,司法保护是否健全,除了行政和司法的执行以外,还包括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环境是否形成。比如说盗版,在目前情况下将其完全根除,是根本不可能的。盗版率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像发达国家盗版率能够控制在20%、30%就已经不错了,我们的目标是每年能有所降低,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易到难先做起,比如先从党政机关这些部门做起,进而扩大到其他商业机构,最后是一般消费者。解决盗版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针对知识产权转移问题郑教授指出,从创新到创新成果投入使用,这是一个链条,这个链条有很多环节。以前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我的创新当然首先应用的是我,其实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完全不相符的,不是不可以做,而是不能全部这么做。在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人就仅做先期工作。比如在美国硅谷,有一家企业就专门从事药品的前期研发,待药品研制成功后,就将公司的产品,包括技术人员全部卖给制药公司,然后再继续研发新药。为什么要这样,该企业负责人说的很明确,在营销方面我们不具备竞争优势,我们的竞争优势在研发方面。希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也能尽快形成这样的链条,特别是中关村地区。中关村地区要发展大规模加工业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土地太贵,中关村的发展方向应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上游——先期研发企业。但在这个环节上目前存在一大障碍,即缺乏一个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机构的缺乏导致风险投资及技术转让风险加大,使许多好的技术难以得到有效转化。

编辑:宁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