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诗:专访台湾著名歌词创作人方文山

3月11日晚,台湾著名歌词创作人方文山先生应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和中国新诗研究所的邀请,在英杰交流中心进行了题为《民族的质感》的精彩演讲,并举行了个人诗集《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的现场签售活动。

<v:imagedata

在演讲中,方文山结合自身的丰富阅历,对中国和其它国家的文化形态进行了深入比较和分析,指出了中华民族缺乏民族质感和守卫自身文化精髓的意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有很大欠缺。他呼吁每一个人从自身作起,提升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责任。这些观点引起了在场同学的强烈共鸣。活动结束后,方文山欣然接受了北大新闻网记者的专访。

记者:在人们的通常印象中,您是一个一流的歌词创作人,而您现在又出版了一部诗集,根据您的创作经验,写歌词和写诗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点,又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方文山:应该说写诗比较主动,它是比较自由的创作方式,因为我不需要和唱片公司的企划沟通,我不需要和制作人开会,但歌词就必须要这样做,因为歌词必须要尊重歌手的特质,甚至要量身定做。所以说歌词的创作和写新诗不管是动机还是创作过程,都是截然不同。歌词要量身定做,需要符合歌手特质,而且必须和唱片公司妥协,所以受到的限制很大。但是韵脚诗就完全不同,写诗的过程是很自由的,而且完全是主动的创作,所以二者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记者:当初您在创作《七里香》这个作品时,提出一个理念说要以作诗的方式来填歌词,使流行歌曲也能够蕴含诗意。这样一个概念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共鸣,您能不能谈一谈这个想法是如何成型的呢?

方文山:我其实一直都很喜欢古诗词,我觉得把诗词的内涵和技巧带入到歌词当中,可以提升华语流行音乐歌词的品质,所以说这样的尝试我就很乐意去做。我觉得,诗、词在古代本来就是不分家的,是因为现在的唱片工业环境把歌词和新诗彻底分家,歌词好像只能为流行音乐搭配旋律,而新诗就纯粹是文本的阅读。可是我觉得这两者的区分有时不需要那么明显,好的歌词我们也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新诗来欣赏,所以我觉得好的歌词某种程度也应该是一种诗。

记者:我们注意到,新诗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在现在的影响不比先前。我们还注意到,读诗的人群也是呈缩减态势。有人说当下是一个饿死诗人的时代,那您认为,新诗这种文学形态,在当今有着怎样的社会功用,它在整个文学体系中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呢?

方文山:我觉得,新诗从本质来讲就是一种小众文学。就是说,它一直没有办法普及是因为写诗是很主观的,我在主观的阐述我的思想,去解构我观察到的事物,但是别人未必能够感同身受。所以说新诗一直都很小众,诗人很多都只是身份,而通常不是职业。很多诗人可能是大学教授,可能是出版社的编辑,可能是摄影师,可能是研究某个领域的文人。甚至是公务人员,甚至是军队中的一个少校也可以。他们喜欢创作,把新诗当作生活的一种调剂。新诗某种程度上有点像日记,人们把日常的体验浓缩,汇集在诗歌里面。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强迫新诗普及,这也许也是它的一种宿命吧。实际上,新诗的确也不能太过于通俗,过于普及,否则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其他的文学形态,例如小说就有所不同。小说的语法和结构完全可以让大多数人看的懂,带有很强的故事性。所以说对于新诗的发展不能抱有太大的乐观,它会有持续性的小范围的影响,但它一定不会是主流的文学作品,这也许也是它的体裁和格式所带来的一种宿命吧。

记者:您刚才提到您非常爱好古诗词,并且您曾经说过您对李煜有一种特别的欣赏,如果古代有流行音乐的话,李煜会是一个最好的作词人。您低下头来面对令人心醉的古典诗词,去探寻一种安宁的内心世界,但当您抬起头来时,却又要面对喧嚣而浮躁的娱乐圈,请问您是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呢?

方文山:我觉得面对这种问题其实没有必要太过严肃,我们可以把文学创作当作一种调节自身心态的方式。至于你提到写诗是一种纯文学的创作,但是娱乐圈又比较浮躁,这两者之间不应看作是一种矛盾。正是因为我身处这种喧嚣浮躁的环境,所以才更需要静下心来写写诗,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诗,假如说你是一个日理万机的总经理,或是一个整日繁忙的金融操作员,或是其它生活很繁忙的人,你越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创作者或是鉴赏家,越应该读诗或者创作诗,因为那是你生活中一种很好的调剂心境的方式。因为你可以借读诗或写诗使自己的心情沉淀,或者是获得一些生活中无法体悟到的观察和理念,这是不会有坏处的。

记者:非常感谢方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

方文山简介:

华语乐坛顶尖词人方文山,曾写过《千里之外》《菊花台》《霍元甲》《东风破》《发如雪》《双截棍》《爱在西元前》等17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词,其词作已被周杰伦、吴宗宪、蔡依林、潘玮柏、刘德华、S.H.E、五月天等70多位知名艺人传唱8年,由他的创作及周杰伦的演绎引发的中国风热潮,更在近年席卷了全球华语流行音乐圈。

方文山的词作以强烈的个人风格、极高的作品识别度独树一帜。他颠覆了华语歌词传统情爱写作场景,开拓引领了全新的填词空间。天马行空充满画面感的词句、宛如电影场景般的文字剪接,为其作品的最大特色。他还擅长在歌词中灌注浓郁的民族风,将古诗词元素重新注入流行歌词的文字里,从不加入不相关的英文单句,以自己的方式维护汉语的纯正性,向大众展示并传扬汉语之美。方文山看似无心的个人坚持,不单引起了年轻一代海外华人对中文的兴趣,还吸引一大批青少年学习填词。

 

编辑:君扬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