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发布

2023年2月8日下午,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和字节跳动公司合作推出的“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优秀项目——“《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发布。发布会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北京大学主办,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协办。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冯士新,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涛出席活动。专家学者代表、数据库建设项目组成员代表、部分新闻媒体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主持。

熊远明代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向参与古籍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社会各界力量表示诚挚感谢。他表示,本次的两个数据库建设项目均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2021年度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于2022年11月顺利结项,实现了读者免费登录使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继续团结社会力量,利用资源,深入技术挖掘,推进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打造用户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熊远明发言

王博表示,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命脉所系,利用科技手段活化古籍资源、拓展新时代的古籍整理方式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北京大学在古籍整理方面积淀深厚,并将2022年作为北京大学数字与人文年,就数字环境下人文发展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医工科的深度融合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此次发布的两个项目是活化古籍资源的一次重要实践,不仅体现了北京大学数字与人文的交叉融合以及高校、公共图书馆和互联网企业的通力合作,也是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案例。他希望大家携手共进,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古籍数字化优秀成果。

王博发言

冯士新表示,古籍数字化保存安全、传播快捷,有力提升了中华典籍传承的广度和深度。本次项目从不同角度体现出我国古籍保护、整理、应用和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工作水平和现况。古籍数字化工作实现了内容和知识结合、研究与普及结合、多方力量联合的三大特点。他希望以本次发布为新的起点,形成完善的古籍服务效率,智能利用,加强和各类古籍工作机构交流合作,为国家和民族留下可持续传承的优秀文化,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冯士新发言

饶权指出,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细化工作举措。此次古籍数字资源发布,使得又一批优质古籍数字资源实现了全民共享。这也是国家图书馆联合高校和企业,集中力量的一次新尝试、新突破,具有很好的带动作用。他希望相关部门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力度,结合已有的项目成果,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

饶权发言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介绍并系统演示了《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项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研究员洪琰介绍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项目。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军介绍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项目和《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项目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工作情况。

北大信息管理系和出版研究院负责人张久珍表示,将继续与相关院系及校外机构一起携手努力,为古籍数字化学术型高端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为搭建国际一流学术交流平台竭尽所能。

系统演示工作结束后,饶权、郝平与冯士新、熊远明、李涛一起共同发布启动了“《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

项目发布启动仪式

2022年是北京大学的“数字与人文”发展主题年,学校举办了首届数字人文作品展,重点支持建设了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以打造数字环境下人文学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探索智能时代数据驱动的人文研究范式。在此次发布的两个数据库中,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在系统设计、可视化、知识模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语言文学系相关师生在内容加工方面发挥自身所长,提供了大量意见建议,彰显出北京大学在数据库建设和教学中的人才优势。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