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经济史研究:北大经院《清实录》整理出版研讨会举行

作为国内经济学院翘楚的北大经院对经济史学的研究给予极大重视,开设了系列课程。《清实录》经济史资料整理出版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是经院庆祝建院20周年的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


     理论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为什么离不开经济史研究?因为只有能说明经济史的经济理论才是有价值的,因为盲目搬用国外的经济理论会造成种种问题,因为经济学的大师的学术成就的取得大都得益于对经济史的理解。在12日下午于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举办的《清实录》经济史资料整理出版学术研讨会上,社科院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现任经济史学会会长,现代经济史研究专家董子凯女士给出了如上说明。

作为国内经济学院翘楚的北大经济学院对经济史学的研究给予极大重视,已开设了《世界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古代经济史》、《现代经济史》、《经济史研究方法》等一系列课程。此次《清实录》经济史资料整理出版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也是经济学院庆祝建院20周年的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会议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萧国亮主持,与会嘉宾包括吴承明先生、经君健先生、董子凯女士等经济史学界的泰斗。哈佛经济学博士,清实录经济史研究的开山鼻祖陈振汉老先生的到来更是使会议的气氛热闹非凡。

<v:imagedata
摄影:王卓

这些与会学者大都是研究经济学史的元老级人物,他们大都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经济史的研究中,有很多都参与了《清实录》的整理工作。《清实录》是研究清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它记载翔实,涉及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历来为中外研究者所重视。

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清实录》经济史资料的整理出版就已开始,当时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了一个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它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选编《清实录》、《东华录》经济史资料。1952年院系调整后,教育部在北大经济系设置经济史研究点,《清实录》经济史资料搜集定为其中主要工作之一。198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陈振汉、熊正文、李谌、殷汉章四位先生整理编辑的《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农业编》。2004年12月完成了《商业、手工业编》的整理,并交北大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在进行《财政编》的文字校对工作,估计《清实录》全部经济史资料的整理出版工作将于2008年完成。

与会代表李德彬先生是继陈振汉先生之后第二个负责接受《清实录》经济史资料研究的学者,他回忆起了当初整理资料时遇到的人力、物力、财力的缺乏对整理工作造成的种种困难,红墨水写的卡片把眼睛都看花了,文革时期为保护已经整理完成的资料而搬到资料室与书共枕……

研讨会的主持人萧国亮先生带与会者们追溯了《清实录》经济史的资料整理从1949年开始至今的56年时间里的起起落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陈振汉先生在1957年因为一篇中肯而卓越的《意见书》而被打成右派,直至1979年才被摘除“右派”分子的帽子。遭受了22年的不公对待的陈老先生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学术研究,在《经济科学》创刊号上发表《技术引进与晚清新式军用工业》,在《经济思想史论文集》里发表《熊比特与经济学家》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并于1989年出版了和几位同事一起整理的第一辑《农业编》。

<v:imagedata
清实录成书 摄影:王卓

在对以往取得的巨大成绩欣然回首的同时,与会者也大都表示了对对经济学史研究的未来充满担忧的心情。

“我曾经碰到一位经济系的学生居然不知道元朝是在唐宋之前还是之后,他说他的历史知识完全是从《康熙微服私访记》这样的电视剧里得来的。” 社科院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第三届经济史学会会长表达了对当前经济史研究逐渐势微的担忧。

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刘伟也批判了当前经济学研究的浮躁之风。目前清实录经济史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平均年龄达到90岁,这既代表着清实录的研究源远流长得到了一批资深学者的重视,同时也代表着清实录研究后备人才的缺乏令人堪忧,经济史的研究没有受到年轻学者的重视,急需年轻有为的学者的加入。

点击进入:经济学院建院20周年专题网站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