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许智宏谈北京论坛:向世界发出“和谐”口号

《科学时报》:北京论坛(2007)即将于今年11月2日~4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是北京论坛的主办方之一,能否请你谈谈北京论坛创办的初衷与意义?

许智宏:北京论坛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论坛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从文明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这一主题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当今国际社会呼唤着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因为只有通过对话与交流,才能减少和消除误解,才能避免冲突的产生。北京论坛成立的初衷,就是致力于为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与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北京论坛所倡导的“文明和谐”的理念,已经日益成为全球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话题。这是北京论坛最大的成果。

《科学时报》:即将举行的北京论坛(2007)与前几届论坛相比,有什么值得我们期待的亮点?

许智宏:北京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每一届年会都有不同的副主题,今年的副主题的选择与确定凝聚了多方学者的智慧,定为“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倡导的是“和而不同”的理念。不同文明之间要实现和谐共处,重点在于,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既考虑自身的利益也顾全整体的利益,以达到整体的协调发展。文明的和谐,不是文明的单一模式,而是多元发展局面下的和平和谐共处和不同人类文明之间彼此的开放与宽容,以及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这一副主题体现出了更博大的国际胸襟和更宽容的人文关怀。相信,今年的北京论坛将再一次为北京、为中国、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献上一场学术盛宴。

《科学时报》:北京大学每年在北京论坛的组织上都投入巨大的人力与精力,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北京论坛的主题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大学在实践这一主题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许智宏:我国政府极力提倡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我认为,在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使命的过程中,大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大学不仅应该关怀本民族文明的延续与发展,还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的大学既要保持对本国文化的自觉,又应该通过学术研究和广泛的学术交流,汲取其他文明中的精华,推动文化的传播,从而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大学“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引领着国内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在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更是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论坛,正是这种责任的实践。它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最新成果,也为我国学者与世界优秀学者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上的直接对话和讨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对于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倡导文明的民族。早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曾经提出过一个伟大的思想,那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认为普天下的民众都是兄弟姐妹,都应该情同手足和谐相处,同心同德创造我们共同的幸福生活。在人类步入21世纪之始,北京大学的学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合世界各国学者的共同意愿,通过北京论坛这一平台,向全世界发出响亮的口号,那就是“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v:imagedata


许智宏
 
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协会主席、UNESCO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主席。
 
    专长: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生物工程。1959年9月至1965年8月,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毕业后考取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生,随后即长期在该所工作;1979年8月至1981年9月,先后在英国约翰依奈斯研究所和诺丁汉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83年12月至1988年10月,任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1988年11月至1991年2月,任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91年2月至1993年10月,任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长;1992年10月至2003年2月任中科院副院长;1999年11月至今任北京大学校长;1998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称号;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4年获英国DE MONTFORT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获香港大学荣誉教授;2000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香港城市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日本早稻田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加拿大McGill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编辑:尧华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