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易杰雄教授解读“创新型国家”

10月19日晚,理教107教室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易杰雄教授在这里为广大同学作了主题为“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个问题”的演讲。此讲座系北京大学马克主义学院团委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二讲。

<v:imagedata

易教授从创新的实质与内涵、创新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如何实现创新型国家等方面作了精辟深入地阐述和讲解。他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人,创新内容必须增加新质,创新需要求异、求新、求真和求深,但不是标新立异,创新是对旧事物的批判和继承而不是完全抛弃。他通过对日本制造业和美国IT业的对比,提出当今世界已跨向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通过对福特公司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不创新就会灭亡”;通过对中国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原因的分析,提出“节约不是办法,创新才是根本”,强调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同时,易教授认为我们在创新的前行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管是从秦代的“焚书坑儒”到清代的“大兴文字狱”,还是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明的程朱理学,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体制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使得我国直至近代都没有形成“严密的形式逻辑系统”和“重视系统试验的价值取向”,严重浪费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资源,扼杀了创新在我国的发展。

<v:imagedata

但易教授又强调:如今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的氛围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创新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只要我们方向明、决心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最后,易教授精彩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告诫大家“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社会文化土壤,希望同学们能够肩负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编辑:商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