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当代大学生从军楷模高明:把当兵作为事业来做

挺拔的身姿,俊朗的笑容,一身崭新的军装让高明更加英气逼人。初见高明,你会明显感受到他与其他北大男生的不同,不仅因为戎装在身,更因为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军人特有的气质。我们不禁好奇,近两年的军旅生活究竟让这个小伙子起了哪些变化?他怎么看待自己当初的选择?……带着一连串的问题,笔者采访了原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03级本科生、现二炮某部班长高明——由于2007年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启动,他得以再次回到燕园。面对记者的这些问题,10月19日下午在艺园315室,高明一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v:imagedata

“我为什么不可以当兵?”

2005年底,高明作为高校征兵制度实行以来北京大学第一个在校参军的大学生士兵,携笔从戎赴沙场,很多人至今都无法理解他当初的选择。

高明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攻读经济管理和国际关系双学位,能够找到年薪颇丰的工作机会,成绩优秀的他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另外,父亲早逝、家境拮据的实际情况,也让高明的选择看起来不那么符合“理性”常规。

面对我们的疑问,高明笑着说:“一直以来,总有人问我为什么当兵。我想说的是,我为什么不可以当兵呢?”在高明看来,参军的理由很简单,一是青春梦想,二是家国情怀。哪个热血男儿不希望保家卫国、沙场点兵?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很多人都想做的事,只是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而已。正如他在给家人的信中所写的那样,“男儿意气,无关富贵,人不能只为钱活着。”

也许,高明的与众不同就在于此:他做了别人想做而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面对记者“为什么你能做到”的追问,高明腼腆地笑了,他想了想,说:“也许跟我的性格有关吧。很多人做选择前都会权衡利害、预估得失,当改变现状的收益远大于维持现状的成本时,才会做出偏离原来生活轨迹的改变。我就不会这样,我不喜欢什么事情都做个列表,而是想到了就去做,去做我认为自己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情。”

所谓“求仁得仁”,成为军人是高明心中最大的荣耀,所以实现梦想的他是满足的,他拍拍身上的军装,洒脱地说:“关键看你求的是什么。我求的就是穿上这身军装,现在实现了,还有什么遗憾的?”

“部队让我浮躁的心平静下来”

携笔从戎,不仅意味着从北大学子到革命军人的身份转变,还意味着整个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习惯了宽松自由的校园生活的高明来说,能够适应纪律严整的军营生活吗?

“没觉得有多困难啊”,高明平静地说,“挺容易克服的,我们从小到大受教育这么多年,应该知道在什么环境就要做什么环境下应该做的事情。”

那么,军营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高明兴致勃勃地谈起他的军营生活来。从早晨六点半起床到晚上十点熄灯,出操、整理内务、操课、专业学习、体能训练等,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紧张有序。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生活是枯燥的,但是高明不这么认为,他说:“尽管每天看似都在重复昨天,但是只要今天做得比昨天好,就会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高明平静的话语中透出与他的同龄人不一样的淡定和从容。高明坦言,“是部队让我浮躁的心平静下来。”

初到部队,高明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班长向上级反映说“不想带这个兵”,原因是怕不好管。教导员找到高明谈心,问他有什么需要组织帮助解决的困难。面对有些“特殊化”的待遇,高明对教导员说:“我不想被人歧视。”

在部队,要想被老兵看得起,就得素质过硬、技术过硬、体能过硬。高明是名义务兵,从入伍那一刻开始,他在部队的日子就进入了倒计时。他说,“我只有两年时间来证明自己。”

高明给自己制定了“三个100”的训练方案,每晚点名之后坚持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起立。与此同时,他主动给自己加码,做引体向上,别人一次做12个就可以过关了,而他每次都咬牙坚持做20多个。连队组织5公里长跑,一般每周组织两到三次,他每天跑一次。高明所在的部队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作为文科生的他为了弥补工学短板,向战友和同学借来相关书籍,自学了《电工学》、《电子电路》和《机械制图》等多门与导弹相关的课程;他从营部资料室相继借阅了全套20多本导弹专业教材,一本一本地啃,加班加点地学习。他虚心学习,积极拜老兵为师。基地导弹技术尖子、五级士官王忠心说:“我当了21年兵,带了16年徒弟,高明是学得最快的!”

高明说,他在部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虚妄的热情是不行的,面对实际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没有耐心而细致的工作,任何有才华的人都会变成像绣花枕头似的无用之物。”

“当兵没有让我失去什么,而是有益的叠加”

高明即将结束军旅生活,回到两年前的起点,在北大继续他的学业。回首当初的选择,高明觉得身份的转换并没有让自己失去什么,而是一种有益的叠加。“在部队的两年,我学会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高明22岁年轻的脸庞上透出沉稳、坚毅的气质。

两年来,他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学习状态,从来没有请过假,甚至从来没有在周末到军营外面散心。他学会了如何应对寂寞和孤独。“我的秘诀就是不断找事情来做”,高明笑着说。

他发现基层正在使用的两套不同版本的专业教材,有些地方表述不一致,数据有出入,觉得这是关系到二炮部队战斗力和作风的大事,就想到自己来修订教材。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教材属于保密资料,必须当天借当天还,第二天再借再还,工作的连贯性和效率受到很大影响。没有电脑,他就用白纸把密密麻麻的文字、数据、公式和出处记下,逐句逐字地进行查证,过几天整理一次。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明用整整5个月的业余时间,核准、校正教材中的不少不当之处,写成两万字的材料,引起了上级机关的高度重视。高明说,北大给了他持久的热情,在部队,他将这种热情分解为具体的工作。

高明离告别军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脱下军装我还是个战士!”高明的话语掷地有声。的确,如果说当年的他带着书生意气携笔从戎,那么今天,他已被深深地烙上军人的烙印,军人的精神和气质已经融入他的骨髓。

目前,北京大学2007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展开,高明鼓励学弟学妹们要端正入伍动机,保持热情,放弃幻想,俯下身子做事情。这句朴实的忠告,无论是对有意愿参军报国的同学来说,还是对其他北大学生而言,都是值得思考和学习的。

“大学生入伍不是职业培训,要把当兵作为事业来做!” 高明如是说。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要用热情和耐心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文/曹晓明  李垚)

 

编辑:知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