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本科教学特色系列报道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双学位教育的先行者

10月底,林毅夫教授应邀赴英国剑桥大学作07-08年度的“马歇尔讲座”,他也成为走上这一世界顶级经济学讲坛的首位中国学者。

林老师同时也在每周五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的双学位学生讲授《中国经济专题》。这门课既是双学位的必修课也是面向全校的通选课,一学期开一次,已经开了六年。每周五晚上理教117座无虚席,成为了一道持久的风景。

<v:imagedata

林毅夫教授为学生上课

CCER的教师队伍里还有很多闪亮的名字:海闻、宋国青、汪丁丁、周其仁、卢锋、姚洋、平新乔、李玲等等,这些姓名时常见诸报端。他们都是中国经济学界的名人,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都站在CCER的讲台上,为大量双学位学生讲授课程。

这个双学位是北京大学目前最大的本科生学习项目。自1996年开办以来,共招收北大学生6126人,2006年北大双学位毕业生数量达489人,占北京大学本部全体毕业生的21%(经院、光华除外)。

CCER双学位项目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背景,拓宽了职业选择,还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还继续深造,从此走上经济学研究的道路。

“我们是世界一流的”

CCER创办于1994年8月,是集研究、教学和培训于一体的学术机构。作为一个二级机构,为培养宽口径人才,中心于1996年开设了经济学双学位项目。主管教学的李玲副主任说:“在中心众多的工作项目中, 我们把最好的资源都投入到了本科生的双学位教学之中,中心要求所有老师每年必须给双学位至少开一门课”。

CCER现有全职教师28人,都在国外念到了经济学博士,李玲老师本人回国前是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终生职副教授。在谈到为什么CCER能吸引这么多优秀的老师时,李玲说:“第一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吸引力非常大,第二就是中心很独特,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营造了独特的学术氛围。大家真的是只谈贡献,不谈所得。如果只是一份比较好的生活,中心的老师都有很多选择,不用回国。”

不过在谈到CCER的优势时,李玲喜欢把“老师好”排到第二位,“第一是学生好。在中国教本科生是个享受,呵呵,学生们的潜力都很大。像去年毕业的贡洁,第一专业是哲学,本科毕业就去美国西北大学念经济学博士了。”

除了良好的生源和师资外,CCER还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双学位的管理是“大部制”,不分学工、团委、教务,所有双学位的事务都由双学位办公室的老师负责,从开始的招生报名、交费到最后的毕业去向、校友管理。“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中心目前在读双学位学生2500余名,而双学位办公室只有三名老师。

更为重要和高效的是信息化管理。CCER每学年开课30门以上,但李玲老师觉得管理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每天上网一看就可以了——中心每门课都有网上课堂,学生的反馈让她可以快速了解到各种情况。

“当然,体制贯彻得这么好还是有赖于林毅夫老师的魅力。”李玲老师强调说。

在问到CCER双学位教育的排名时,李玲老师很自信,“和国外比,我们只会更好,不会差。中心的教学质量绝对是一流的。我女儿在哈佛念书,尽管是曼昆在教她,但美国的老师不见得有中国老师教得好。

“双学位给你增加了看世界的一扇窗”

CCER的双学位是北京大学第一个大规模招生的双学位项目。第一年在读学生为287名,此后逐年增加。2003年,学校里大部分院系开始招收双学位学生,报名念“经双”的人数还是持续增加,没有出现当时预期的“分流”现象。

为什么经济学双学位会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李玲老师认为,市场使然。

一方面中国经济改革催生了很高的对经济学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现在本科生面临着很大的找工作的压力,多念一个学位自然会多一个砝码。经济中心一流的教学质量自然引发了学生争相选报的现象。

“不论双学位是学经济还是其他学科,学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拓宽知识面,多增加一扇看世界的窗户。我本科是念物理的,后来出去念经济学,觉得原来打下来的数理基础、逻辑思考基础非常有益。”李玲老师颇有感触的说。

作为北大双学位教育的先行者,CCER做出了很多创新。除了学生方面良好的反馈外,双学位项目还以“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学双学位项目建设”为题获得2004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v:imagedata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毕业生

校外的一名双学位学生写下这样的毕业感言:“作为清华大学传统工科专业的一名学生,本科以来,自己一直比较关注技术领域。而在CCER的学习中,我逐渐感觉到,经济学是每个人在大学中的必修课,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

“我想,中心的老师回国,都抱着同样的一个愿望:教书育人。而且,不仅仅是经济学的知识,老师们也希望自己的人生体验能传授出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一些帮助”,李玲老师很感慨地说,“中心的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老师是以学生为中心,行政人员是以老师和学生为中心,中心的高效率管理,创造出来的效益都给了学生和社会。”

双学位四、五百人的大课多。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辅导,中心采取每一百人配备一个助教的制度,让大课不“大”。双学位的学生多,大部制的一站式服务简化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学生提供了统一、连续、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

为更详细及时地了解开学教学的情况,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学期都在每门课的第一节课到教室巡视,介绍新老师,了解上课情况,及时解决老师、助教、学生遇到的问题,保证开学时每个课堂都有良好的教学秩序。

为了避免学生占座辛苦,保证教室上课秩序,用计算机程序为规模比较大的课程制作上课座位条,合理分配了学生每次上课的座位。

虽然并非学生的主修专业,但老师们仍力图为学生营造出集体的氛围。不仅成立双学位学生的学生会,设立各类奖、助学金项目,还从各方面为学生就业提供培训和信息。

 进入10月份,为双学位学生设立的中国经济研究奖学金、领导力奖学金、钟国光社会服务奖学金的获奖名单接连公示。此外,为了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学完成双学位的学习,中心还携手企业成立了“信威助学金”;并增加了双学位学生参加校长基金研究项目的名额,由中心出资奖励,目的是在本科生中培养未来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后备人才。(作者系新闻与传播学院05级本科生)

 

图片由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供

 

编辑:商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