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本科教学特色系列报道之历史系:让最好的老师教本科生

在历史系,本科生基础课程的教学全部由资深教授承担。

“我们对本科教学非常投入。我们系的传统是老师们把上本科生的基础课当作学术地位的象征。”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刘浦江老师说。

53岁的阎步克教授讲起课来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幽默的语言使课堂上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能容纳100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连走廊里都挤满了人。阎老师连续14年为一年级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史,他说:“这是我们系一贯的传统,我不算是特殊情况。当年我们做学生时,通史课也是由资深教授来上的。”历史学系为本科生所开的课程有4门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阎步克教授在2003年获得了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他带领的教学团队也获得了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

<v:imagedata

国家级教学名师阎步克在为本科生上课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史学堂,成立于1899年。百年来,钱穆、顾颉刚、范文澜、翦伯赞、邓广铭等前辈先后在此执教。如今,新一代的名师又挑起了本科教学的大梁。

每周六上午八点,尽管钱乘旦教授开设的世界史通论课还要再过一个小时才开始,二教401教室就已经找不到空座位了。很多同学早早来到教室占座,就是为了近距离地一睹钱老师的风采。2004年,钱乘旦教授从南京大学来到北大。他开的课一直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我们的人才引进在全校是一个亮点。”刘浦江老师说。近年来,历史学系大量引进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国内大学的历史系师资大部分是单一学缘,甚至能占到90%以上,而我们这里的比例只有40%。单一学缘对教学不利,会导致课程“花色”“品种”不丰富,跟不上国际学术新潮流,而引进外来教师就会使教学路数越来越丰富,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会更好。”同时,引进外籍教师在国内高校也开了先例。

历史系的世界史专业自1964年建立以来,课程设置一直沿用前苏联模式。在2006年的课程改革中,历史系对整个世界史教学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现在已采用世界通行的大洲史、地区史教学框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v:imagedata

历史学系“史学论坛”

“去年我们主干基础课改革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强化专业外语的教学。”刘浦江老师介绍。每个学期都会开设一门专业外语,聘请高水平的外教来授课。不仅如此,历史系还在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洽谈合作,希望能够将学生送到北外读外语双学位。“学生只修公共英语达不到我们历史系教学的要求。我们希望让世界史的学生到北外学习两年,毕业时拿两个学位。今年已经派去两个学生学希腊语了。我们世界史人才培养的水平明显提高了。”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明明同学至今对阎步克教授的课记忆犹新。“阎老师的课件做得非常精美,重点材料一目了然。”2001年,阎老师就开始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当时国内高校历史教学使用幻灯片的并不多。“PPT(幻灯片)确实改变了我们的课堂。例如我们要训练学生看原始材料,在屏幕上打出一段史料来,一秒钟就够了,要不然就得抄黑板。那很耽误时间,也不适应现在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考习惯。”说起多媒体课件的作用,阎老师颇有感触。

如今,历史学系的各门课程都开始了多媒体教学,全部主干基础课程都配有课件,这在很多高校是不多见的。

<v:imagedata

历史系青年志愿者到山区支教

刘浦江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历史学系对本科生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学术精英、学术文化人才以及承担国民素质教育的责任者,最为注重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

为了提高本科生独立科研能力,历史学系设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在学术方面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科研潜质。为了方便本科生科研,以前只有研究生才能进入的系资料室和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资料室,也全部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放。除此之外,原来的研究生学术论坛现在也将范围扩大到了全系,一定比例的本科生也可以参加讨论。

为了使本科教学的成果学以致用,历史学系还大力推行实践课程,力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上课,老师会组织学生到一些博物馆或者历史遗址实地参观。历史系2004级本科生王颖掰着手指说,“比如我们上中国古代史的时候去过国家博物馆,上抗战史的时候去过卢沟桥。还有什么清东陵、清西陵、周口店之类的地方。实地参观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系规定,大三的学生必须在暑假里进行社会实践,这已经成了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暑假里,王颖的同学胡晓丽在家乡常州调查“常州学派”。她先后发放问卷调查、查阅当地文献、走访当地文化局,还拜访了一位当地学者。从调查开始到最后论文成稿,前后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辛勤的努力和投入,也使她的论文获得了好评。(作者系新闻与传播学院05级本科生)

 

图片由历史学系提供

 

编辑:商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