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课堂印象:她的世界充满了爱 记祖嘉合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北大理科教学楼一间普通的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讲台上的老师拿起粉笔,利索地在黑板上一笔画了一只仙鹤,教室顿时响起了掌声。不过,这可不是艺术学院的绘画课,而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一个精彩的片段,他们在讨论北大新生如何调整从“鹤立鸡群”到“鸡立鹤群”的感觉。这位老师就是主持这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祖嘉合。

她质朴的着装显出知识女性的干练和智慧;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兴奋时毫不掩饰其爽朗。这便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祖嘉合老师。

授之以渔  解决学生一生之求

祖老师非常欣赏孟子的一句话:“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她为能给这么多北大学子教课而感到骄傲,也真心享受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乐趣。由于祖老师的课程大部分面向大一新生,所以她把如何让学生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作为授课的重点。

“很多学生初到北大,面对人才济济的学校,以前的优越感不复存在,心理落差很大。”她把这种现象极为形象地称为从“鹤立鸡群”到“鸡立鹤群”。针对这种情况,祖老师与她的课题组组织了“面对‘鸡立鹤群’的感觉”、“面对‘忙’与‘茫’”等问题的讨论,帮助我们尽快熟悉大学生活。

这门课关注的大多都是跟同学们学业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在大学选择什么样的学习生活方式、如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祖老师总是能深入浅出地举很多例子,做很多阐释,并组织各种各样的讨论,直到大家都明白通晓为止。

古语说:“受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一生受用。”祖老师授予的“渔”指导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每个人的心。

“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

祖老师做事极为认真。她告诉我们:“我喜欢家里整洁有秩序。记得以前住宿条件不好,几家共用一个厨房,我们院老师来做客,一眼就认出了哪片是我们家的。因为我总会把东西搁置好。”这是生活中的祖老师,而在教学和科研上,祖老师更是一丝不苟。

亲眼目睹祖老师在教学中的细节,让我印象更为深刻:虽然已经讲了很多年的课,但每次讲课前仍会认真重新备课;同学们交给她的论文,再拿到时已经满纸飘红;已经快在稿纸上写好的文章,如果出现了一个小的错误,也会撕掉重写。

祖老师常说:“我就是讲求完美,干什么事情都要求认真。”古人常说,身教重于言传。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责任,但真正影响学生的不只是教师传的道、授的业、解的惑,而是教师的品格。我想:北大之所以成为学子向往的北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有一大批像祖嘉合一样的老师,他们在身体力行着北大的传统,也言传身教着北大的精神,让每一位北大学子身上都铭刻着北大的印记。

锦囊妙计打造精品课程

说到课程,祖老师总是会提起她的团队。“精品课是我们课题组集体打造的。很多年轻人都很努力,课讲得也很精彩。我充其量只是1/7罢了。”

祖老师与她的课题组根据北大学生的状况,采用了三种特别的教学方法:讨论参与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和开拓网络教学空间。祖老师认为大学的课堂主角不应仅仅是老师,因此她更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而她也以身作则,认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例如在“自我介绍”一讲中她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叫祖嘉合,“组”起来,“加”起来,“合”起来,也就是现在和谐社会的要求,我是一个表面看起来很严肃的人,我是水瓶座的…… 贴近学生的话语,使她更显平易近人。

案例分析教学的方法,则使我们从真实中受到启发。祖老师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的资源,给我们讲述呕心沥血18年译就《神曲》的北大外语学院田德望老先生,始终笑对人生的桑兰的事迹等。北大一脉相承的这些品质就在这些简单的故事中延续着,感动着一届又一届的北大人,也使北大精神薪火相传。

开拓教学网络的空间是延伸课堂讨论的一种新的形式。我们用随笔、故事、诗歌、调查报告把一篇篇生动精彩的文字奉献出来,分享对问题的分析、观点、建议和一些感动。这个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成为北大学子畅谈人生的论坛和思想交流的精神家园,成为我们抒发人生感想的学习园地。

而她的锦囊妙计除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以外,为开阔学生视野,还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聘请术有专攻的本学科专家学者参与北大教学,这样使我们对每一堂课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看到学生优秀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祖老师谈起学生,总是笑意盈盈、满眼喜悦。“看到学生优秀是老师最大的幸福。9月10号那天上午,我一下子收到了六十多条短信,一上午一条一条地回复。虽然其他什么事情都没干,但还是感到很幸福。有人劝我群发,但我觉得学生们是一个字一个字发过来的,我要尊重他们;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回复。我一直要求自己对待学生要有责任心,这样才会有爱心,才会耐心。”

祖老师对学生如此这般的好,所以大家只要提起祖老师,会情不自禁地用四个“总是”:“总是很和蔼,上课总是神采飞扬,案例总是信手拈来,对我们总是很好。”学生的婚礼上,她还曾以“妈妈”的身份受到敬重并被邀请致辞;只要谁说“去祖老师家”,并不仅限于她的研究生,有时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去了;已经毕业的学生工作变动,生了孩子,都会打电话向她汇报。

一点一滴的细雨般的滋润,祖老师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我们。能来到北京大学这块圣地是我们的幸运,而能够成为祖老师的学生更是我们的幸福!因为,她的世界充满爱!(段蕾  马克思主义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知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