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本科教学特色系列报道之新闻与传播学院:提升综合性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坐落在燕园未名湖畔一所年轻的学院。依托着北大深厚的学术资源和当今蓬勃发展的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新闻与传播学院先行一步,早于2008年全校规模的“课改”,开始实行最新的本科教学方案,表现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魄力与勇气。

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程曼丽教授在谈到这个方案时说:2007年课程改革,主要措施是减少专业必修课的数量,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并改部分专业选修课为全院选修课;这次课改,一来是增强了学生进行选择学习的自主性,更大程度上能根据自身需要选择课程,同时进一步淡化了专业区别、突出通识教育,更好地将本科教学与新闻实践相结合。

<v:imagedata

2007年新闻与传播学院记者节闭幕式合影

北大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资源,使得新闻与传播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越是在社会激烈变迁的环境,在传播技术迅速更新的时代,越需要厚重的积淀和稳固的知识基础”这样的理念已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上下成为共识。正如程曼丽教授强调的那样:“我们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知识面宽、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在学生培养方面,程老师则用12个字来概括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的特点:知识广、视野宽、学养深、后劲足。新闻与传播学院一直在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此,学院出台了不少政策,力图改变新闻院系以往分科较细、过于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比较狭窄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本科生搭建一个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以帮助他们广泛吸收各学科的知识养分,为今后胜任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鼓励同学选修与旁听全校通选课,支持选修第二学位等。新闻与传播学院最近三届本科毕业生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获得了新闻/传播学之外的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双学位。

<v:imagedata

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赴台湾参加“2006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

<v:imagedata

新闻与传播学院女篮队员赴以色列参赛

新闻传播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新闻与传播学院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较强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专业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是我们的一大亮点,” 程老师介绍说,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二是积极参加校园内媒体实践,在北大新闻网、北大青年、北大校刊、北大电视台以及学院内的刊物,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不少学生担任学生记者的主力和骨干;三是第四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安排长达4个月的专业实习。程老师介绍说,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实习状况一年比一年有进步,进入各大主流媒体实习的同学日益增多,其中有国务院新闻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桂林日报等媒体还建立了挂牌实习基地 。

2004级本科生方可成是学生新闻社团“新传社”的社长。从今年6月开始他在《南方周末》实习,短短的五个月里已经发表长篇报道17篇,其中包括专题《基础教育不能成高考附庸》、专访《聚焦在陈竺身上的几个话题》、专访《第三只眼看医改——专访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世界卫生组织课题组负责人白海娜》以及头版文章《中国官方智库调查》等,创下了在校新闻实习生发稿纪录。而这次北大新闻网上有关北大本科教学各院系特色的报道,其中有15篇报道出自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本科生之手,就是同学们在新闻采写“情景教学”模块中完成的作业。

<v:imagedata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苹果实验室机房

除了各种实践活动之外,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对于学术活动也怀有很大的兴趣。“每年的挑战杯中,总有很多同学报名,他们也总能有很多奇妙的点子并努力钻研。这种思想的碰撞很是有趣,同学们也能收获很多。”程曼丽教授对学生的学术研究很是赞许,“学院向来是很鼓励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学院的每个老师也对学生的研究给予很大的支持。”(作者系新闻与传播学院05级本科生)

 

图片由新闻与传播学院提供

 

编辑:商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