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事迹连载之一:情牵雪域 奉献高原

  ——北京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圆满完成第一学期工作

 

2007825,北京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一行五人抵达拉萨,尽管初到高原,身体有些不适应,但五位志愿者在休整23天后,就立即投入了工作。如今,他们已经顺利圆满地完成了第一学期的支教任务,并以认真虚心的工作态度、丰富全面的知识储备和创新实用的教学方法赢得了服务地学校领导和师生的称赞。

 

“学生”到“老师”

 

从“学生”到“老师”,这样的角色转换对志愿者来说,可不是件容易事。缺乏教学经验是每个支教志愿者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志愿者们虚心向教研组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并请其他同事亲临课堂指导自己的授课方法,从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到讲课的语音语速,他们不放过每个细节;大量阅读各种教辅材料和高考试题自不必说,更是志愿者们每天必做的功课,有的志愿者感慨的说,自己高考复习的时候都没有做过这么多高考复习题。辛苦是难免的,但是每次看到学生们渴望求知的眼神,每次想到自己肩负着数百个学生的未来和梦想,志愿者们都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再辛苦也值得。

 

我们

 

宋鸽、孙轲、陈前军三位志愿者被分派到拉萨中学,承担高一年级英语、地理、政治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宋鸽来到拉萨中学后,得知英语教研室教师较少,工作负担繁重,她便主动请缨,承担了两个班级每周19课时的英语教学任务。英语备课工作占用了她大量课余时间,而双休日的补课也使她放弃了难得的睡懒觉的机会。孙轲第一次给宏志班的学生上地理课的时候,发现学生由于家里贫困,买不起地图册,就和其他两位志愿者协商,利用自己微薄的补助为班里同学购买。

 

服务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志愿者杨阳和于洺分别承担了学校《中国通史》和《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杨阳来到拉萨后多次高烧,身体状况直到11月份才得到好转,但是他没有为此耽误一节课。于洺担任学校两个年级5个班的大学英语课程,每周18课时、3个早读的工作在当地教师中也算非常多了,但他还是利用每周2个晚自习的时间为新生班的同学补课。

 

英语教学

 

西藏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来自牧区的孩子学习基础不扎实,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英语教学为例,对于母语是藏语并从小学习汉语的藏族孩子来说,英语学习确实非常困难,而练习的机会也非常少。对于这些情况,志愿者们想了很多办法,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都做了很大的尝试和努力:细致备课,补充丰富有趣的课外知识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关注;情景教学,利用课堂内外的实践联系提高同学的语感;把知识点和西藏的独特文化生活紧密联系也是非常好的办法。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得到了端正,学习方法得到了改进,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教学相长

 

在教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我们的志愿者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西藏的每一天,志愿者们都被学生们的淳朴和可爱,以及那份不断努力所感动着,正如志愿者孙轲在支教感言中写道:“‘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所教的宏志班的班训。一群家庭贫寒却又品学兼优的孩子,他们用坚强、勇敢、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着我。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这种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的是那么自然、那么贴切。生活的艰辛不但没有压倒他们,反而使他们变得更加挺拔。”

 

除了承担教学任务,五位志愿者还在各自学校担任行政部门担任日常工作,并为受援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于洺和杨阳分别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全体师生做了《奥运精神与奥运文化》、《如何说好普通话》和《形势与政策》等主题讲座,并在制定学校团委工作管理办法、奥运志愿者初选面试、团代会和学代会、演讲比赛、社团建设等多项工作中承担主要任务。拉萨中学的三位志愿者在学校军训、艺术节等活动中都承担了重要工作,并为学校高三学生做了系列讲座和交流会;陈前军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为学校艺术节、运动会等多个活动录制了专题片;孙轲利用自己的足球特长,带领拉萨中学足球队参加拉萨市联赛,成绩优异。

 

支教生活尚未结束,等待五位志愿者的,将会是更艰巨的任务。在感恩的同时,志愿者们会以更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让自己的青春在雪域高原燃烧。

 

 

<v:imagedata

 

图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志愿者所带班级

 

 

编辑:致远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