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丽教授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扛起历史留下的这面大旗(下)

编者按: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并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团体。虽然它只存在了两年多的时间,却产生了重要和长远的影响,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学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2008年,北京大学逢建校110周年,也将迎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90周年暨中国新闻教育、新闻学研究90周年纪念日。为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良好学风,北京大学将于4月15日恢复成立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近日,北大新闻网邀请“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恢复成立筹备委员会”主任、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教授,就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历史、意义及恢复后的设想等话题进行访谈。

本期推出下篇——

薪火相继 守正创新——恢复后新闻学研究会将更加开放

程教授分析说,如果将历史再向前推,北大的新闻学教育和研究与西方新闻事业发展的进程也基本吻合。187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设新闻专业课,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办新闻学院。正是由于北大开设了新闻课程、创建了新闻学研究会,北大的新闻学教育和研究在时间上和西方国家十分贴近,没有太大的距离。可见,北京大学曾经是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策源地和重镇,为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曾经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资源和精神不仅属于北大,也属于全国。程曼丽教授指出:“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新闻界的宝贵财富,也是北京大学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在新时期特别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传承和发扬其优良传统、为当今所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急切和有意义的课题。”

谈到恢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时,程曼丽教授认为:北京大学和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在人文与学科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足以为研究会提供肥沃的土壤。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着深刻的“人文学科基础”和特定的“人文价值因素”,需要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而百年老校北京大学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学科优势必将为恢复后的新闻学研究会提供肥沃的土壤。北大的文、史、哲三系分别是我国最早设立的文学系、史学系和哲学系,其他如外语、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也都在北大历史上甚至是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进入新世纪,北京大学人文学科在继续保持和弘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的学科领域,不拘一格面向国内外延揽一流学术人才,积极拓展同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一大批代表中国人文学科发展水平的重大成果。说到这里,程教授充满信心地表示:“深厚的学术积淀,强劲的实力,使北京大学人文学科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恢复后的新闻学研究会扎根北京大学也必将从中受益。”

成立于2001年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经过数年的发展,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一系列的学科群和学术研究机构。学院财经新闻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目前中国高校中第一个开放式的财经新闻教学与科研平台。它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专业能力和北京大学的综合优势为资源依托,以中国的新闻实践为对象,开展专业财经新闻的研究和教学。中心以中国财经新闻报道为核心关注对象,以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及大中华区的经济新闻现实,并以此为基开展各类新闻培训计划、讲座论坛研究活动以及奖学金项目,以提高此区域内的专业财经新闻报道和研究水准。在新闻史论研究方面,特别是在海外华文传媒研究方面,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同样具有较大的优势。2003年,北京大学成立“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中心顾问及研究人员除了一批内地著名学者外,多数为国外及海外人士,包括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业集团董事经理刘鉴全、《星洲日报》总编辑兼董事萧依钊、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此外还有香港凤凰卫视阮次山、香港中文大学李少南、台湾政治大学彭家发等。成立至今,中心开展了多项活动,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中心还与国内两大新闻通讯社之一的中国新闻社(面向海外华文媒体供稿)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筹划、出版《世界华文传媒年鉴》,共同培养博士生,并合作进行课题研究。 “恢复后的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将借助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新闻史论研究领域的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成长为有特色、有活力的知名学术团体。”

“经过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校内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经决定将史论研究作为未来新闻学研究的主攻方向,并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程曼丽教授介绍说:“在研究会成立90周年之际,恢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一方面把北大自身的宝贵资源发掘出来,惠及当代;同时也可以借此平台,吸纳全国新闻学研究力量的参与,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北京大学在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中的影响力。”

    程教授表示:“我们希望将恢复成立的新闻学研究会建成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研究平台,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全国有志于从事史论研究的学者参加。”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北大与新闻学术界的合作、交流,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同时有利于促进全国新闻史论研究在更高的起点上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程曼丽解释说,“当然,研究成果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教学中来,以促进新闻史论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培养高质量的新闻人才服务。”

作为学术研究机构,恢复成立后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将继承优良传统,在开展新闻史论研究的同时,努力关照社会现实,以学术研究服务于新闻人才的培养。程曼丽教授将这种“守正”和“创新”的结合概括为“老树绽新枝”:“恢复后的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将秉持蔡元培校长创会时的宗旨,同时融入现代意识,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搭建国际化的大平台,以切实的努力,推动中国新闻学教学和新闻学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程教授还特别强调,恢复后的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还将依托北京大学在人文社科等方面的优势,扩大学术交流,使学会不但具有全国性的涉及面,更具有国际化的视野。除了“走出去、请进来”、与国外相关学术机构合作和交流外,还可以借助一年一度的“北京论坛”,加强与全世界范围内的学者、专家的联络和沟通,提升合作、交流的规格与水平。

谈起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恢复,程曼丽教授也给出了具体的设想和时间表:2008年4月15日,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前夕,将恢复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在海内外聘请第一批导师;10月14日,在研究会成立纪念日将召开“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90周年暨中国新闻教育、新闻学研究9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以及馆藏报刊资料展览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动。

作为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恢复成立筹备委员会主任,程曼丽教授自去年年底起便为各项事务多方联络、沟通。在她看来,在筹备过程中感受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这种关注和支持继而化作为一份坚实的动力。“在筹备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许多新闻界老前辈和同辈的关心和帮助,这些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这件事的信心;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感到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或者学院的事,肩负着更多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程曼丽教授表示:“作为新闻学研究会的诞生地——北京大学有责任、也有信心重新扛起历史留下的这面大旗,挑起历史的重任,将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推进向一个新的阶段。”

 

编辑:知秋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